北京强化新能源汽车产能调控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产业
汽车产业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7日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举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汽车产业供给侧改革方向,明确将加强新能源汽车产能调控,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十三五”期间补贴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同时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全球领先的产业发展格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显著规模优势,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推广量占全球市场保有量一半以上,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形态正加速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演进,汽车的属性已从传统交通工具拓展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推动出行方式和城市交通体系深刻变革。
二、结构性问题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产能过剩是突出问题之一。在新能源客车、货车领域,已出现结构性过剩苗头,部分区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也呈现“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失衡状态,低端产能集中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而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的高端电池供给仍显紧张,制约了整车产品性能提升。
三、多维度产能调控机制逐步构建
为应对结构性产能问题,相关部门明确将从多方面加强调控。一是提高技术准入门槛,通过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标准,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淘汰技术落后产能。二是建立产能预警机制,依托行业数据监测体系,动态跟踪产能利用率、投资强度等关键指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企业合理规划产能扩张计划,避免盲目投资。三是强化市场监管,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专项督察,完善产品一致性核查制度,确保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与申报技术参数一致,维护市场秩序。
四、补贴政策优化助力供给侧改革
“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核心目标是形成“扶优扶强”的财政支持机制。政策调整重点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提高推荐车型目录的技术门槛,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使补贴金额与产品技术水平、质量可靠性直接挂钩,强化对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在乘用车和专用车领域,补贴政策专门增加动力电池技术指标考核,推动企业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核心性能;在新能源客车领域,补贴方式调整为以动力电池为核心衡量标准,依据电池容量和性能参数确定补贴额度,更客观反映车辆的生产成本和技术含量,引导行业聚焦核心技术突破。
五、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
在加强产能调控的同时,相关部门注重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领域。通过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围绕动力电池、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等关键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吸引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优质企业落地。北京、上海、广东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正依托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测试验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六、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相关部门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固态电池研发、车用芯片国产化、智能驾驶算法优化等技术瓶颈。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向更高安全性、更长续航里程、更低使用成本方向发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七、完善产业链配套支撑体系
产业链配套能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将统筹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充电桩布局,提高公共区域充电设施覆盖率,同时推动换电模式、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试点应用。在储能领域,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能量互动,利用动力电池的储能特性,参与电网调峰填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完善回收网络,推广梯次利用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八、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相关部门将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充电接口标准等领域加强国际协调,为产业国际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九、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质量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相关部门将完善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管制度,建立覆盖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质量抽检。针对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偶发问题,开展专项排查整治,督促企业改进电池热管理系统、加强整车安全设计,提升产品安全性能。同时,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规范维修保养标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作用,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行业自律和标准统一。同时,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宣传引导,普及新能源汽车知识,提升消费者认可度,培育绿色消费习惯,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全球领先的产业发展格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显著规模优势,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推广量占全球市场保有量一半以上,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形态正加速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演进,汽车的属性已从传统交通工具拓展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推动出行方式和城市交通体系深刻变革。
二、结构性问题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产能过剩是突出问题之一。在新能源客车、货车领域,已出现结构性过剩苗头,部分区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也呈现“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失衡状态,低端产能集中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而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的高端电池供给仍显紧张,制约了整车产品性能提升。
三、多维度产能调控机制逐步构建
为应对结构性产能问题,相关部门明确将从多方面加强调控。一是提高技术准入门槛,通过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标准,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淘汰技术落后产能。二是建立产能预警机制,依托行业数据监测体系,动态跟踪产能利用率、投资强度等关键指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企业合理规划产能扩张计划,避免盲目投资。三是强化市场监管,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专项督察,完善产品一致性核查制度,确保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与申报技术参数一致,维护市场秩序。
四、补贴政策优化助力供给侧改革
“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核心目标是形成“扶优扶强”的财政支持机制。政策调整重点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提高推荐车型目录的技术门槛,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使补贴金额与产品技术水平、质量可靠性直接挂钩,强化对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在乘用车和专用车领域,补贴政策专门增加动力电池技术指标考核,推动企业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核心性能;在新能源客车领域,补贴方式调整为以动力电池为核心衡量标准,依据电池容量和性能参数确定补贴额度,更客观反映车辆的生产成本和技术含量,引导行业聚焦核心技术突破。
五、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
在加强产能调控的同时,相关部门注重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领域。通过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围绕动力电池、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等关键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吸引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优质企业落地。北京、上海、广东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正依托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测试验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六、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相关部门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固态电池研发、车用芯片国产化、智能驾驶算法优化等技术瓶颈。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向更高安全性、更长续航里程、更低使用成本方向发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七、完善产业链配套支撑体系
产业链配套能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将统筹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充电桩布局,提高公共区域充电设施覆盖率,同时推动换电模式、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试点应用。在储能领域,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能量互动,利用动力电池的储能特性,参与电网调峰填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完善回收网络,推广梯次利用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八、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相关部门将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充电接口标准等领域加强国际协调,为产业国际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九、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质量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相关部门将完善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管制度,建立覆盖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质量抽检。针对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偶发问题,开展专项排查整治,督促企业改进电池热管理系统、加强整车安全设计,提升产品安全性能。同时,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规范维修保养标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作用,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行业自律和标准统一。同时,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宣传引导,普及新能源汽车知识,提升消费者认可度,培育绿色消费习惯,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门头沟:引智引技激活企业创新 构建高精尖产业生态
2025-08-18
北京服务业占GDP超八成 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升级
2025-08-18
北京高精尖产业人才需求激增 专业技术岗成就业风口
2025-08-18
北京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前三季度财政收支稳步增长
2025-08-18
北京规范不动产权证书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助招商引资
2025-08-18
北京规划用地审批整合加速首都功能区招商引资新进程
2025-08-18
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启幕 聚焦多领域招商引资
2025-08-18
北京朝阳10家文创园入选首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025-08-18
北京朝阳国际美食文化节启幕 多元活动激活餐饮消费
2025-08-18
北京朝阳黑庄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借力重点项目迈新步
2025-08-18
北京朝阳探索共有产权养老新模式 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2025-08-18
北京城建集团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助推多城发展新动能
2025-08-18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