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部署九大重点任务

林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5日
近日,北京发布《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全面部署九大重点行动以提升林业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方案通过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吸引生态产业投资,助力招商引资,推动林业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一、培育适应型良种壮苗体系。行动方案提出,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降水格局变化,加强林木良种选育与推广,筛选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的优良树种。建设标准化苗圃基地,提升种苗生产能力,确保造林用苗质量,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动林木良种使用率稳步提升,为科学造林提供优质种苗支撑。
二、实施适地适树科学造林。根据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土壤条件和生态功能需求,科学规划造林树种与布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耐旱树种,在湿润地区优化混交林配置,在山地丘陵区域加强水土保持林建设。通过精准匹配树种与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分稳定性,构建多元化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林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缓冲能力。
三、推进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遵循自然规律,调整森林结构,培育复层异龄林,提升森林的生态防护、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功能。减少人工干预,促进森林自然更新,通过择伐、抚育等措施优化林分密度,提高森林质量。此举旨在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韧性,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挥。
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保护天然林、重点湿地和荒漠植被,严格管控生态敏感区域开发活动。推进退化林地、湿地和沙化土地修复工程,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湿、人工种草等措施,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升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五、提升林业灾害综合防控水平。针对气候变化可能加剧的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风险,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防火隔离带和生物防火林带,推广智能化火情监测设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建设,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组建专业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降低灾害损失,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安全。
六、强化科技支撑与技术推广。整合科研资源,开展林业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究,如树种适应机制、森林经营模式优化、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升等。建立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培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支持林业企业、科研机构开展适应技术研发与示范,为林业适应行动提供技术保障,提升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七、构建生态监测评估网络。建立覆盖森林、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体系,监测气候因子、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依托现有林业监测站点,优化监测指标,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提升监测精度。定期评估适应行动实施效果,动态调整行动策略,确保方案目标科学实现,为林业适应气候变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八、深化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林业适应气候变化合作项目,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林业适应技术与标准的国际交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林业合作,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联合研究与能力建设,提升我国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九、加强能力建设与公众参与。完善林业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法规体系,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点行动实施。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气候变化专家队伍,加强林业从业人员培训。通过科普宣传提升公众适应意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林业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格局。
方案明确,到2020年,通过上述九大行动的实施,林木良种使用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指标将实现显著提升,森林火灾受害率、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湿地面积、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比例等达到预期目标。森林、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林业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全面展开,适应意识普遍提高,基础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服务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能力明显提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