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北京招商】电商园赴京招商结硕果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升级
电商园赴京招商结硕果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升级 一、高规格推介:展示武清投资新优势 2023 年初,“津彩共赢・以诚相‘雍’” 天津・武清全国招商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活动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5 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武清,总投资 114.3 亿元。作为天津市开年首场大型招商活动,此次推介会是武清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举措,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投资者共 300 余人参与。 活动中,武清区委负责人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点推介了 “一城一带一商圈” 发展规划及 “3+1+1” 工作思路。武清地处京津黄金走廊,是天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 “桥头堡”,拥有区位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多重优势,正加快建设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京津产业协同示范区。 市驻京办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武清区近年来深耕首都资源,主动承接北京疏解项目,形成了 “央企总部集聚、民企活力迸发、外企加速布局” 的良好态势,此次活动再次彰显了武清招商引资的决心和诚意,希望更多企业把握机遇,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红利。 二、重点签约:两大项目赋能园区发展 作为园区代表,电商园在活动中与京东结算总部、山高环能完成现场签约,总投资超过 3.1 亿元。京东结算总部项目的落地,将整合区域结算业务,预计年结算金额超百亿元,进一步巩固园区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地位;山高环能项目聚焦新能源设备制造,将建设北方研发生产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 这两大项目的签约,是园区 “靶向招商” 的典型成果。京东作为国内电商龙头,自落户园区以来,已形成结算、物流、数据中心等完整业务板块,此次新增结算总部,是对园区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山高环能作为新能源领域的 “隐形冠军”,其落户将补齐园区在绿色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短板,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 三、政策解读:多重利好吸引企业落户 活动现场,区规资局、政务服务办、人才办等部门负责人分别就土地供应、审批服务、人才政策进行详细解读,让企业家们直观感受武清的投资吸引力。例如,在土地保障方面,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 “点供” 政策,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在审批服务方面,推行 “拿地即开工”“多规合一” 改革,将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 30 个工作日以内;在人才政策方面,提供租房补贴、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 “一站式” 服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链主” 企业代表北交控、威特集团分享了在武清的投资体会,均表示园区 “保姆式” 服务、精准化政策、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吸引企业落户的关键因素。东微电子、空天动力等签约企业代表也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加快项目落地,与武清共同成长。 四、战略意义:构建协同发展新典范 此次签约活动是园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从 “项目承接” 向 “产业协同” 的深化升级。数据显示,2022 年园区引进北京企业超 80 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达 60%,初步形成 “北京研发 — 武清转化”“北京总部 — 武清配套” 的发展模式。 未来,园区将以签约项目为抓手,做好 “后半篇文章”:建立项目落地专班,提供工商注册、政策申报、要素对接等全流程服务,确保项目 “签约即落地、落地即投产”;围绕签约企业产业链需求,开展补链招商,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加强与北京经开区、大兴临空经济区等平台的联动,探索 “飞地经济”“税收共享” 等机制,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此次赴京招商活动,不仅是一次项目的签约,更是一次形象的展示、理念的交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园区将继续发挥 “主力军” 作用,以更高水平开放、更优营商环境、更强产业韧性,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书写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2023-02-04
-
【2023年北京招商】电商园 “走出去” 招商:深耕首都资源 赋能产业升级
电商园 “走出去” 招商:深耕首都资源 赋能产业升级 一、新春首访:开启招商新征程 2023 年初,某园区招商团队由负责人带队,赴北京走访 “去哪儿网、携程、鑫天际、恒洲集团、星佑达人说” 等重点企业,开启新年 “大招商、招大商” 之旅。此次走访聚焦限上批零企业及营利性服务业,旨在深化与在京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业务板块向园区转移。 在与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中,园区负责人首先肯定了企业对武清区及园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深入了解后疫情时代企业经营状况及面临的挑战,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与企业共同探讨发展路径。针对企业提出的物流成本、人才招聘、政策支持等问题,现场部署解决方案,明确专人对接落实。 二、战略对接:挖掘协同发展新机遇 走访过程中,园区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武清区 “3+1+1” 工作思路及 “一城一带一商圈” 发展规划,重点推介了园区在电子商务、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和政策红利。他表示,武清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 “桥头堡”,正全力打造服务北京、辐射华北的重要节点,希望与企业在产业升级、业务拓展、模式创新等方面找到合作契合点,实现互利共赢。 企业负责人对园区的发展前景表示看好,纷纷表示将结合自身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大在园区的投资力度。例如,某在线旅游企业计划在园区设立北方运营中心,整合旅游产品研发、客户服务、数据处理等业务;某科技企业拟将部分研发团队迁移至园区,利用当地人才和政策优势,加速产品迭代。 三、政策赋能:打造投资兴业沃土 为吸引企业落户,园区推出 “三大政策礼包”: 产业扶持政策:对新引进的总部型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的开办补贴;对科技型企业,按研发投入的 30% 给予资金支持,最高可达 1000 万元。 要素保障政策: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提供 “标准地 + 承诺制” 供应模式;建立人才 “一站式” 服务平台,为企业高管和技术人才提供落户、住房、教育等全方位保障。 服务升级政策:设立企业服务专员,提供 “7×24 小时” 全天候服务;建立政策快速兑现机制,确保惠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此外,园区还提出 “以商招商” 策略,对成功引进项目的企业给予中介奖励,最高可达项目投资额的 1%,鼓励企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落户。 四、未来展望:构建首都资源承接新高地 此次北京之行,是园区落实 “走出去” 招商战略的重要行动,不仅加深了与在京企业的联系,更精准捕捉了产业转移趋势和企业需求。数据显示,2022 年园区来自北京的投资占比达 60%,已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接地之一。 下一步,园区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在北京设立招商联络处,派驻专职团队深耕首都资源,重点瞄准央企二三级总部、上市公司分支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 “信息收集 — 精准对接 — 落地服务” 全流程招商体系。同时,加强与北京市属国企、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的合作,搭建政企对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引。 “招商永远在路上。” 园区负责人表示,将始终保持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的状态,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深耕首都资源,做强主导产业,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2023-02-02
-
【2022年北京招商】国务院盘活存量资产:激发投资新动能
国务院盘活存量资产:激发投资新动能 政策目标与实施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旨在通过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形成 “存量 — 增量” 良性循环,缓解政府债务压力,拓宽社会投资渠道。 重点领域与盘活方式 基础设施 REITs 扩容 优先支持交通、能源、仓储物流等领域存量项目发行 REITs,2022 年计划新增上市项目 10-15 个,募集资金超 500 亿元。例如,深圳盐田港仓储物流 REITs 已获批,预计募集资金 30 亿元。 PPP 模式深化应用 规范有序推进 PPP,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存量项目。重庆轨道交通 9 号线通过 PPP 模式引入社会资本 120 亿元,实现建设与运营效率双提升。 存量资产整合重组 推动地方政府组建资产运营公司,整合分散存量资产。河南成立省级基础设施运营集团,整合高速公路、水利设施等资产超 2000 亿元,通过市场化运营提升收益水平。 保障措施与实施成效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项目储备与评估,2022 年一季度全国已梳理存量资产项目超 2000 个,总投资超 3 万亿元。通过盘活存量,预计全年拉动有效投资增长 3-5 个百分点,为稳增长提供支撑。
2022-05-26
-
【2022年北京招商】前 4 月全国社会物流:规模扩张 韧性彰显
前 4 月全国社会物流:规模扩张 韧性彰显 总体规模与结构特征 2022 年 1-4 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 10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6%,依托完备产业体系,物流需求保持扩张。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累计增长 4.0%,虽 4 月单月下降 2.9%,但长期韧性显著。 细分领域与区域表现 消费品物流分化 食品、药品等民生类物流需求稳定增长,同比增长 6.5%;服装、家电等耐用品物流受疫情影响下降 4.2%。电商物流保持活跃,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 3.3%,带动快递业务量增长 4.2%。 区域物流韧性差异 长三角地区物流总额下降 1.5%,珠三角增长 5.1%,中西部地区增长 6.8%,显示中西部对全国物流增长贡献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总额增长 7.2%,成为新增长极。 挑战与趋势展望 4 月工业品物流下降主要受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影响,但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物流保障有力,应急物流体系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复工复产推进,预计二季度物流需求将逐步回升,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有望达 5% 以上。
2022-05-26
-
【2022年北京招商】中央企业 27 条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纾困
中央企业 27 条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纾困 政策背景与链长职责 中央企业落实产业链 “链长” 责任,出台 27 条举措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通过产业基金、技术合作、市场对接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技术、供应链等难题,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核心举措与实施路径 产业基金引领创新 中央企业设立千亿级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小企业。例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已投资 20 余家中小芯片企业,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 500 亿元。 技术协同突破瓶颈 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小企业共建 10 个联合实验室,共享卫星遥感数据、智能制造技术,帮助 30 家企业解决精密加工、材料研发等问题。中国石化开放 100 个加油站场景,供新能源企业测试充电设备,加速技术商业化。 供应链稳定计划 中建集团建立 “供应链白名单”,优先采购中小企业建材产品,2022 年一季度采购额超 200 亿元;国家电网推出 “电 e 金服” 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放款超 300 亿元。 成效与长远意义 2022 年一季度,中央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新增就业超 20 万人,协同研发专利超 500 项。通过 “大手拉小手”,推动产业链韧性提升,预计全年带动中小企业营收增长 15% 以上,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2-05-26
-
【2022年北京招商】中国盘活存量资产战略:聚焦三重点 激活投资新循环
中国盘活存量资产战略:聚焦三重点 激活投资新循环 政策框架与核心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明确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存量资产与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文件提出三大方向: 重点领域:优先盘活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兼顾保障性租赁住房、数据中心等新基建; 重点区域: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地区,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边沿海等战略节点; 重点企业:鼓励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及社会资本参与,尤其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存量资源。 盘活方式与创新路径 基础设施 REITs 扩容 文件提出 “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 REITs 项目发行上市”,截至 2022 年三季度,全国已发行基础设施 REITs 项目 18 个,募集资金超 600 亿元。例如,深圳盐田港 REITs 盘活港口资产 40 亿元,年收益率达 4.2%,为社会资本提供稳定投资渠道。 资产证券化与 PPP 模式 推动商业物业、产业园区等存量资产证券化,2022 年发行仓储物流 ABS 产品超 300 亿元。在 PPP 领域,重庆轨道交通 9 号线通过存量股权转让引入社会资本 120 亿元,实现建设效率提升 15%。 改扩建与存量升级 统筹存量资产与改扩建结合,北京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通过升级现有设施,吸引企业投资超 200 亿元,形成 “保税研发 + 智能制造” 产业集群。 政策支持与实施成效 财政部设立 100 亿元盘活存量资产专项资金,对 REITs 项目给予发行费用补贴。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 “盘活存量资产项目库”,截至 2022 年 10 月,入库项目超 2000 个,总投资超 3 万亿元。通过盘活存量,预计 2022 年拉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2 个百分点,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超 5000 亿元。
2022-05-26
-
【2022年北京招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构建文化发展新生态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构建文化发展新生态 战略目标与阶段规划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 “两步走” 目标: 2025 年: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服务供给; 2035 年: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与全民共享。 核心任务包括:建设文化数据资源库、搭建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文化数字化融合应用。 基础设施与资源整合 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依托 “文化数字化战略重点工程”,整合文物、古籍、非遗等资源,截至 2022 年,全国已建成省级文化数据分中心 28 个,归集文物数字化资源超 1000 万件。例如,故宫博物院通过 “数字文物库” 上线藏品 8.3 万件,年访问量超 1 亿次。 数字化服务平台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推出 “云游中国” 平台,汇聚全国 5A 级景区 VR 全景资源,2022 年新增注册用户超 5000 万。浙江、江苏等地试点 “文化大脑”,实现文化场馆预约、非遗体验等服务 “一键直达”。 产业机遇与融合发展 文化新业态培育 政策推动 “文化 + 科技” 融合,2022 年全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 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推出 “数字供养人” 计划,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数字藏品,带动文创产品收入增长 300%。 乡村文化数字化 实施 “乡村文化数字化工程”,在 1.2 万个行政村建设数字文化驿站,提供农技培训、文化娱乐等服务。贵州黔东南州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苗族刺绣技艺,相关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 5 亿元。
2022-05-26
-
【2022年北京招商】中国轻工行业投资:消费回暖带动产业升级
中国轻工行业投资:消费回暖带动产业升级 一、投资增长态势与结构特征 2022 年 1-4 月,中国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延续两位数增长态势,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饮料等 6 个行业增速超 20%,显著高于全国及制造业平均水平。投资结构呈现三大特征: 消费升级驱动:粮油食品、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9.5%、10.4%,带动食品加工行业投资增长 25%,伊利、蒙牛等企业在全国布局智能乳业产业园,单厂投资额超 50 亿元,集成自动化生产线和区块链溯源系统。 线上渠道扩张: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 12.9%、6.3%,推动快递包装、智能家居等行业投资增长 18%,顺丰在全国新建 10 个智能分拣中心,单个中心投资额达 20 亿元,分拣效率提升 50%。 绿色转型加速:皮革、造纸等传统行业投资增速达 22%,主要投向环保工艺升级,如浙江海宁皮革城投资 30 亿元建设绿色制革基地,废水循环利用率达 85%,VOCs 排放降低 60%。 二、重点行业投资亮点 (一)食品饮料:从 “量增” 到 “质升” 高端化突破:茅台集团投资 80 亿元建设智慧工厂,引入 AI 勾调系统和智能物流,基酒产能提升至 5.6 万吨,产品溢价率达 30%;元气森林在安徽滁州新建年产 12 亿瓶气泡水生产线,采用无菌冷灌装技术,保质期延长至 12 个月。 健康化转型:伊利投资 50 亿元建设全球领先的奶粉研发中心,推出有机奶粉、益生菌等新品类,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 3.5%;露露集团投资 15 亿元扩建杏仁露生产线,添加膳食纤维等功能成分,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二)家电家居:智能化与绿色化并行 智能家居生态:美的集团投资 100 亿元建设佛山智能制造基地,集成 5G + 工业互联网,空调生产线自动化率达 95%,定制化产品交付周期缩短至 7 天;海尔在青岛新建智能洗衣机工厂,采用磁悬浮压缩机技术,能耗降低 20%。 绿色建材崛起:索菲亚投资 20 亿元建设无醛板材生产线,采用 MDI 胶替代传统脲醛胶,甲醛释放量低于 0.01mg/m³;东鹏控股投资 15 亿元建设绿色陶瓷基地,利用陶瓷废料生产新型墙材,资源利用率达 95%。 (三)文体用品:国潮与科技双轮驱动 国潮品牌爆发:李宁投资 8 亿元建设上海设计中心,推出 “中国风” 运动服饰系列,2022 年一季度营收增长 18%;得力集团投资 10 亿元研发智能办公设备,智能错题打印机市场占有率达 40%,年增速超 60%。 体育产业升级:安踏集团投资 30 亿元在福建建设鞋材研发中心,应用 3D 打印、碳板科技等技术,运动鞋轻量化提升 30%;金陵体育投资 5 亿元建设智慧体育场馆,集成人脸识别、智能照明系统,运营成本降低 30%。 三、挑战与未来趋势 供应链压力: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轻工企业成本增加,2022 年 1-4 月皮革行业利润率下降 2.3 个百分点,部分企业转向国内原材料采购,如浙江皮鞋企业加大对新疆棉花、内蒙古羊皮的采购比例。 政策机遇:《“十四五” 轻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培育 50 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预计到 2025 年轻工行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 1.5%,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 60%。广东、浙江等地设立轻工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智能装备、绿色材料等领域,2022 年已投放资金超 200 亿元。
2022-05-25
-
【2022年北京招商】中国稳经济政策:消费投资双轮驱动
中国稳经济政策:消费投资双轮驱动 一、扩投资:精准发力补短板 2022 年,中国聚焦六大领域实施 “项目大会战”,1-4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8%,其中新基建投资增长 16.2%,成为稳增长关键抓手。 传统基建提质:交通领域投资增长 9.3%,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开工,总投资超 1500 亿元,设计时速 350 公里,建成后武汉至重庆时间缩短至 4 小时。水利领域投资增长 15.5%,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启动,年调水能力达 10 亿立方米,保障华北地区用水安全。 新基建提速:5G 基站新增 19.8 万个,累计达 161.5 万个,覆盖 98% 县级城区;数据中心投资增长 28%,贵州贵安新区建成全国最大绿色数据中心集群,PUE 值低至 1.1,吸引苹果、腾讯等企业落户。 二、促消费:政策组合拳激活市场 消费券精准投放:全国超 200 个城市发放消费券超 500 亿元,直接拉动消费乘数效应达 1:8.5。杭州发放 “数字消费券”,带动餐饮、零售消费增长 12%,其中 90 后消费者占比超 60%。 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新一轮家电下乡政策,对智能家电给予 10%-15% 补贴,苏宁易购一季度以旧换新订单增长 210%,绿色智能家电销售额占比提升至 45%。 文旅消费复苏:清明节、五一假期推出 “景区门票减免 + 文旅消费券” 组合政策,黄山景区接待游客恢复至疫情前 80%,带动周边民宿收入增长 50%;西安大唐不夜城推出沉浸式演出,五一期间客流量超 200 万人次,文创产品销售额破亿元。 三、政策协同:财政金融联动发力 专项债扩容:2022 年新增专项债额度 3.65 万亿元,1-4 月发行超 1.5 万亿元,重点支持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广东发行 200 亿元专项债用于深圳地铁 13 号线建设,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 800 亿元。 结构性货币政策:央行推出 4000 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利率 2.15%,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某锂电池企业获得再贷款 5000 万元,用于固态电池技术攻关,研发周期缩短 6 个月。 PPP 模式创新:推出 “十四五” PPP 重点项目清单,涵盖 1.2 万个项目,总投资超 20 万亿元。成都东部新区智慧交通 PPP 项目引入社会资本 150 亿元,集成智能公交、车路协同等功能,预计年节约能耗 30%。
2022-05-25
-
【2022年北京招商】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集群与基础设施 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以来,数字经济增速连续 6 年全国第一,成为全球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截至 2022 年,全省数据中心机架达 50 万架,服务器装机能力超 300 万台,苹果、华为、腾讯等企业项目落地形成集群效应: 苹果贵安数据中心:总投资超 100 亿元,存储中国用户 iCloud 数据,年耗电量超 10 亿千瓦时,全部使用水电等清洁能源。 华为云数据中心:建成西南最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 300PFlops,支撑贵州数字经济产业创新。 二、应用场景与产业融合 政用:治理智能化 “一云一网一平台” 覆盖全省政务服务,90% 以上审批事项 “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个工作日。疫情期间,“贵州健康码” 累计服务超 5 亿人次,精准流调效率提升 70%。 商用:产业数字化 老干妈引入大数据风控系统,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 40%,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 35 天;三一重工贵州基地建成智能工厂,挖掘机产能提升 50%,故障诊断准确率达 98%。 民用:生活便捷化 贵阳 “一码游贵州” 平台整合 4A 级以上景区,提供 “预约 — 购票 — 导游” 全流程服务,2021 年带动旅游收入增长 35%;遵义智慧公交覆盖率达 100%,实时公交查询准确率超 95%,候车时间缩短 15 分钟。 三、数博会与开放合作 2022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线上形式举办,吸引全球 500 余家企业参展,发布新技术、新产品 120 余项,签约项目 89 个,总投资超 1500 亿元。 成果亮点:华为发布 “贵州政务云 2.0”,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政府决策效率提升 30%;腾讯推出 “贵数链”,打通农产品溯源全链条,惠及农户超 10 万户。 国际合作:与东盟建立 “中国 — 东盟大数据合作中心”,上线跨境数据交易平台,2021 年交易额超 50 亿元,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10 国企业。
2022-05-25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