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朝阳区招商】朝阳区科技企业赋能站上线 全周期服务助力创新能级提升
朝阳区科技企业赋能站上线 全周期服务助力创新能级提升 近日,中关村朝阳园打造的朝阳区科技企业赋能站正式发布,通过开发赋能站小程序,为辖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全场景的一站式服务,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级的重要平台。 赋能站聚焦科技企业成长痛点,整合政策解读、资源对接、技术服务等核心功能。小程序设置 “政策库”“需求池”“资源圈” 三大板块,企业可实时查询市区两级科技政策,提交技术需求或资源合作意向。例如,某人工智能企业通过平台提交算力需求后,3 个工作日内获得区内算力中心对接,算力成本降低 30%。同时,平台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知识产权申报、融资路演等服务,2022 年上半年已促成 12 项技术合作,涉及金额超 5000 万元。 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赋能站是朝阳区 “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 的重要载体。该计划通过 “初创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 — 瞪羚企业 — 独角兽企业” 四级培育体系,为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2022 年,朝阳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突破 3000 家,同比增长 20%,其中通过赋能站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 35%。 政策支持方面,朝阳区对入库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房租补贴等激励。例如,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 10 万元奖励,对瞪羚企业最高给予 500 万元研发补贴。2021 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18%,专利申请量增长 25%,科技型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45%。 区域协同创新方面,赋能站与中关村科学城、亦庄开发区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动跨区域技术合作。某朝阳园企业与亦庄汽车制造商通过平台对接,共同开发智能驾驶系统,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预计 2023 年实现量产。此外,赋能站定期举办 “朝阳创新论坛”,邀请院士专家分享前沿技术,2022 年上半年举办活动 8 场,参与企业超 500 家次。 未来,朝阳区将进一步优化赋能站功能,计划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政策申报 “无感兑现”,并拓展国际合作板块,对接海外创新资源。目标到 2025 年,培育独角兽企业 5 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 2000 家,科技服务业收入增长至 3000 亿元,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
2022-01-12
-
【2022年丰台区招商】丰台区成立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 加速重点区域 5G 网络覆盖
丰台区成立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 加速重点区域 5G 网络覆盖 近日,丰台区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正式揭牌,成为首都中心城区首个完成通信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的区域。该办公室将聚焦南中轴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科技园区等重点区域,推进 5G 网络覆盖和千兆光网建设,提升 “提速降费” 获得感。 根据规划,丰台区计划从 2023 年 1 月起开展为期一年的 “341” 5G 网络攻坚行动。“三区” 指丽泽金融商务区、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首都商务新区,重点布局智能金融、数字经济等场景的 5G 应用;“四环” 为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涉及丰台的重点路段,提升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的网络覆盖质量;“百点” 指初步筛选的 122 个重点区域基站,聚焦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民生场景,推动 5G 网络从 “广覆盖” 向 “精准覆盖” 升级。 丽泽金融商务区作为北京新兴金融中心,计划 2023 年底前新增 5G 基站 200 个,实现重点楼宇深度覆盖,支撑数字人民币试点、金融科技等应用。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将建设 5G + 工业互联网平台,预计部署基站 150 个,打造智能工厂、无人配送等应用场景,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首都商务新区聚焦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新增基站 100 个,实现智能路灯、智慧安防等基础设施联网率达 100%。 在建设机制上,丰台区建立 “政府统筹 + 运营商协同 + 社会参与” 模式,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将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预留 5G 基站、机房等设施用地。同时,出台《丰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对基站建设涉及的审批、选址等事项实行 “一站式” 办理,审批时限缩短至 15 个工作日。 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6 月,丰台区 5G 基站数量达 3500 个,重点区域覆盖率达 90%,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超 50 万户。此次攻坚行动预计新增基站 500 个,投资超 2 亿元,2023 年底前实现重点区域 5G 信号优质覆盖,助力丽泽金融商务区创建国家级数字经济示范区,推动丰台科技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至 70%。 丰台区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探索 “5G+” 应用场景创新,在丽泽试点 “5G + 智慧金融”,在园博园开展 “5G + 文旅体验”,预计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超 10 亿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
2022-01-12
-
【2022年朝阳区招商】朝阳区与密云区结对协作 共谱绿色发展新篇章
朝阳区与密云区结对协作 共谱绿色发展新篇章 朝阳区与密云区建立结对协作关系三年来,以平台共建、项目共推、市场共拓为抓手,深化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合作,形成 “城区支持郊区、郊区服务城区” 的良性互动格局。 2021 年,朝阳区落实《北京市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与密云区在园区共建方面取得突破。双方联合打造 “朝阳 — 密云产业协作园区”,朝阳区引导区内科技企业到密云设立生产基地,密云区提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支持。例如,某朝阳环保科技企业在密云建设固废处理中心,年处理能力达 10 万吨,带动密云就业 200 人,同时降低朝阳固废处理成本 15%。 消费帮扶方面,朝阳区通过 “政府引导 + 企业参与” 模式,搭建密云农产品销售平台。2021 年,朝阳区机关、学校等采购密云农产品超 2000 万元,同时引导盒马鲜生、美团等企业在朝阳开设 “密云农产品专区”,销售额超 5000 万元。此外,朝阳区组织 “密云生态旅游推介会”,吸引朝阳市民赴密云旅游超 50 万人次,带动民宿收入增长 30%。 在生态保护合作上,朝阳区每年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密云水库周边生态治理,2021 年投入超 5000 万元,用于水源地周边村庄污水管网改造、生态林建设等项目。同时,双方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朝阳区科研机构为密云提供水质监测、空气质量分析等技术支持,助力密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未来,密云区将借助朝阳区企业资源,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例如,朝阳区支援合作企业共同体计划在密云投资建设民宿集群,盘活闲置农房 200 栋,打造 “朝阳企业 + 密云资源” 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同时,双方将深化科技合作,朝阳区科技企业在密云设立研发中试基地,利用密云生态优势开展绿色技术试验,预计 2023 年落地项目超 10 个。 朝阳区与密云区的结对协作,是北京市推动生态涵养区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优势互补,朝阳区拓展了发展空间,密云区实现了生态价值转化,预计到 2025 年,双方协作项目年产值将突破 50 亿元,成为首都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
2022-01-05
-
【2022年东城区招商】东城区与东城园举办重点企业恳谈会 构建 “四区联动” 发展格局
东城区与东城园举办重点企业恳谈会 构建 “四区联动” 发展格局 近日,东城园管委会组织举办 “联盟。联手。联心。联动” 东城区领导与东城园重点企业恳谈会,22 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围绕疫情应对、“两区” 建设等议题建言献策,共商区域发展大计。 会议聚焦东城园管理体制改革与产业升级。东城园实施 “管委会 + 国资平台公司 + 产业运营公司” 协同模式,整合中关村东城园、王府井、前门地区资源,形成 “研发创新在园区、成果转化在东城、消费体验在王府井” 的产业链闭环。例如,某科技企业在东城园设立研发中心,依托王府井商圈开展产品体验营销,2021 年销售额增长 50%。 “两区” 建设方面,企业代表建议东城园利用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在数字贸易、绿色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东城园负责人表示,将推动数字人民币在王府井商圈试点应用,支持企业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验,预计 2023 年引进数字经济企业超 30 家。同时,设立 10 亿元绿色金融基金,支持企业开展碳中和技术研发,目标到 2025 年绿色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 25%。 营商环境优化成为会议焦点。东城区推出 “企业服务日” 制度,区领导定期走访重点企业,2022 年上半年解决企业诉求 80 余件,包括人才公寓分配、跨境物流通道打通等。同时,深化 “放管服” 改革,在东城园试点 “一业一证” 改革,将科技企业设立涉及的 10 余项许可整合为一张证书,办理时间缩短 60%。 产业生态构建上,东城园突出 “文化 + 科技” 融合特色。前门地区引入数字文化企业,打造 “元宇宙胡同” 体验项目,吸引年轻客群消费增长 30%。王府井步行街升级智慧商圈,引入智能导购系统、虚拟试衣等应用,2021 年客流量恢复至疫情前 90%,销售额增长 12%。 未来,东城园将聚焦 “四个联动”:与朝阳、海淀等区域联动,构建跨区产业协作链;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动,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联动,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与街道、社区联动,打造 “15 分钟产业服务圈”。目标到 2025 年,东城园企业总收入突破 5000 亿元,成为首都核心区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2022-01-05
-
【2022年丰台区招商】丰台区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居前列 智能登记经验获全国推广
丰台区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居前列 智能登记经验获全国推广 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聚焦市场、投资、政务、监管、人文五大环境改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连续四年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企业满意度调查居全市第二。 政务服务创新是丰台营商环境的突出亮点。丰台区在全市率先实行智能登记、微信办照、证照联办,政务服务 “一门” 办理率达 100%。企业设立登记可通过 “e 窗通” 平台全程在线办理,最快 1 小时办结,2022 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超 1.2 万家,同比增长 15%。不动产登记 “一窗办理” 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整合至一个窗口,办理时间压缩至 1 个工作日,企业群众满意度达 99%。 政策支持方面,丰台区制定 “丰九条” 惠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落户奖励,对重点产业项目提供用地指标优先保障。2021 年,为企业减免税费超 20 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惠及企业超 500 家,减免税额超 8 亿元。同时,建立企业服务包制度,为重点企业配备 “服务管家”,2022 年上半年解决融资、用工等问题 300 余件,企业问题解决率达 98%。 监管效能提升方面,丰台区推行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与信用监管结合,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守信企业减少抽查频次,对失信企业加大惩戒力度。2021 年,公示失信信息 1200 条,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200 余次,市场秩序明显优化。同时,在全市率先试点 “包容审慎” 监管,对新业态企业设置 1 年观察期,期间以指导规范为主,不实施行政处罚,激发创新活力。 人文环境建设上,丰台区打造 “丰宜福台” 营商文化品牌,举办企业家座谈会、政策宣讲会等活动,2022 年上半年开展 50 余场,参与企业超 2000 家次。同时,优化人才服务,建立 “人才一站式” 服务平台,为高端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2021 年引进高层次人才超 300 人,人才净流入率居中心城区前列。 展望未来,丰台区将深化 “放管服” 改革,计划推出 “无感审批”“政策智能匹配” 等创新举措,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升政策精准度。目标到 2025 年,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市前三,企业满意度提升至 95% 以上,成为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区。
2022-01-05
-
【2022年密云区招商】密云区对接市级科普资源 构建 “大科普” 工作格局
密云区对接市级科普资源 构建 “大科普” 工作格局 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密云区科委近期带队赴市科协、北京科学中心调研座谈,围绕借助市级资源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展开深入交流,着力构建 “部门联席、区域联动、专家指导、社会参与” 的科普工作机制。 密云区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作用,计划与市级单位在科普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等方面深化合作。例如,引入北京科学中心的 “移动科学馆” 资源,在密云科技馆设立常设展区,预计年接待观众超 10 万人次。同时,邀请市级科普专家组建 “密云科普智库”,为农业科技、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技术指导,2022 年上半年已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12 场,惠及农户 500 余人次。 在科普活动创新方面,密云区将结合生态优势,打造 “生态 + 科普” 特色品牌。依托密云水库、黑龙潭等生态资源,开发 “水源保护科普之旅” 线路,设置水质监测体验、生物多样性讲解等环节,预计年吸引游客超 20 万人次。同时,举办 “密云生态科普论坛”,邀请院士专家探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2022 年计划举办 3 场,推动形成 “生态保护 — 科普教育 — 产业发展” 的良性循环。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密云区科技馆启动升级改造,引入 VR/AR 技术、互动展品等,预计 2023 年重新开放后,展教面积扩大至 5000 平方米,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科普重要阵地。此外,在镇街、社区建设 20 个科普 e 站,配备智能科普终端设备,实时推送科普资讯、举办线上讲座,2022 年上半年已开展活动 40 场,覆盖人群超 2 万人次。 密云区科委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接市级资源,密云区将弥补科普资源短板,提升科普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目标到 2025 年,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提升至 18%,建成市级科普基地 5 家,形成具有密云特色的科普生态,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022-01-05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