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多能融合创新实践:小岗村与龙羊峡的绿色转型样本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2日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通过招商引资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以多能融合破解新能源调峰难题。从青海龙羊峡水光互补到安徽小岗村智慧能源系统,企业探索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实践样本。
一、水风光储协同破解间歇性难题
青海龙羊峡水电站与共和光伏电站形成的全球最大水光互补工程,通过智能调控系统实现两种能源优势互补。当光伏发电受限时,水电机组可在数秒内响应补位,将不稳定的"锯齿形"电力输出转化为平滑曲线。该项目使水电站送出线路年利用小时提升8.6%,同时兼顾西北地区水资源保护需求。
二、分布式智慧能源重塑用能格局
安徽凤阳小岗村建成覆盖屋顶光伏、地源热泵、生物质发电的智慧能源网络。通过"天枢一号"能源管控平台,实现光伏、生物质能等多能优化配置。特别建设的秸秆处理生产线,既解决当地环保难题,又创造年超500万元集体经济收益。光伏板下的水培蔬菜和牧草种植,形成"板上发电、板下经济"的立体模式。
三、核能综合利用开辟跨界路径
山东海阳核电站创新开展核能供热、海水淡化等非电应用。其核能供热项目替代当地燃煤锅炉,每个采暖季减煤10万吨,使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与高校联合研发的"水热同产"技术,利用核能余热实现零能耗海水淡化,为沿海缺水地区提供解决方案。
四、技术创新驱动储能突破
北京宝之谷园区应用"冷热双蓄水罐"与钠盐电池储能系统,利用峰谷电价差实现综合节能。该系统年储电量33万千瓦时,配合空气源热泵等设备,较传统燃气锅炉年节省费用280万元。在青海塔拉滩光伏园,通过"光伏+牧业"模式,既控制杂草生长又带动牧民增收,形成生态治理与能源生产的良性循环。
当前,国家电投正将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通过水火风光核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探索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深度融合。这种创新实践不仅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更催生出农业、环保等领域的跨界增值服务,为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