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设百亿引导基金破解城乡结合部疏解融资难题
企业融资
所属地区:北京-朝阳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北京朝阳区近日设立城乡结合部产业引导基金,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融资瓶颈,通过政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环境整治与项目落地,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基金已对接多个重点项目,助力城乡结合部高质量发展。
一、基金设立的背景与现实需求
作为首都功能拓展的重要区域,北京城乡结合部部分区域长期存在以加工业、制造业及传统出租业态为主的产业结构,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符,亟需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转型升级。在疏解过程中,前期拆迁安置、土地整理、生态绿化等环节具有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足,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北京朝阳区设立专项引导基金,由政府牵头注入启动资金,先行解决前期基础性投入问题,为后续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根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城乡结合部需承担城市服务、生态屏障等功能,现有产业结构与这一定位存在明显差距,疏解低端产业、培育高端业态成为必然要求。
二、基金构成与运作模式
该引导基金由市区两级政府、朝阳区国有企业及乡集体企业共同出资设立,首期资金已全部到位,总规模预计可达百亿级。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风险可控”的运作模式,通过专业化管理团队进行项目筛选与投资决策,重点支持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项目。政府资金的注入不仅为项目提供了初始资金保障,更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助于增强社会资本对城乡结合部发展前景的信心,引导更多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参与区域建设。基金将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对申请资金的项目从产业前景、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等多维度进行审核,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区域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降低社会资本参与风险。
三、重点投向与项目对接进展
基金设立后,明确了四大重点投向领域:一是支持“一绿”试点乡建设,推动城乡结合部城市化进程;二是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淘汰不符合首都定位的低端产业;三是推动科技文化产业升级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动能;四是推进民生环境整治项目,改善区域人居环境。目前,基金已对接将台乡北京国际文化硅谷、南磨房乡中国出版产业基地A区、西直河地区环境整治与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其中,北京国际文化硅谷项目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规划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平台,引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集创意设计、数字内容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中国出版产业基地A区致力于推动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出版研发中心、版权交易平台等,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西直河地区环境整治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则通过拆除违建、整理土地、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为后续产业导入奠定基础,预计项目完成后将新增绿化面积,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四、协同疏解与区域联动发展
为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北京朝阳区下一步将推进金融领域协同发展。一方面,鼓励区域内金融机构到津冀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跨行政区划的金融机构及金融控股公司设立,重点服务环保、产业、交通等率先推进的协同发展领域。跨区划金融机构的设立将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区域资金流动与资源整合,为三地重点项目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推动区内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劳动密集型后台项目向津冀地区迁移,在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同时,实现产业有序转移与精准对接。此举不仅能缓解北京中心城区资源环境压力,还能带动当地就业与产业发展,通过建立产业协作机制,确保转移项目与当地产业规划相契合,实现“疏解+提升”的双重效果,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发展。
五、基金对区域发展的深远影响
该引导基金的设立,是北京朝阳区探索城乡结合部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将从多个维度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基金通过支持科技文化产业项目,加速区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减少对传统低端产业的依赖;在空间布局优化方面,环境整治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将改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面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为城市功能拓展腾出空间;在社会资本激活方面,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区域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长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基金的运作将积累城乡结合部疏解融资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区域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助力首都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整体推进。
六、保障措施与规范管理
为确保基金规范高效运作,北京朝阳区将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制度体系。一是明确基金管理主体职责,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负责资金募集、项目投资、投后管理等工作,确保专业化运作;二是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定期公开基金运作情况、项目进展及资金使用效益,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投资项目进行动态跟踪评估,及时处置潜在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此外,相关部门将加强与项目所在乡、街道的协调联动,简化审批流程,为基金支持的项目提供政策保障,推动项目快速落地见效。
七、助力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
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朝阳区城乡结合部的转型升级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通过基金支持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将有效减少中心城区人口、产业过度聚集带来的压力,优化首都空间布局;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增强首都文化软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契合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民生环境整治项目则直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基金的设立与运作,体现了区域发展与首都整体战略的协同性,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城乡结合部支撑。
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该基金的投向中,“一绿”试点乡建设与民生环境整治项目重点关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完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如道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同时,在产业导入过程中,注重培育适合城乡结合部的特色产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基金支持的项目将推动城乡结合部从传统农村形态向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型,实现“城市品质提升、乡村特色保留”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为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一、基金设立的背景与现实需求
作为首都功能拓展的重要区域,北京城乡结合部部分区域长期存在以加工业、制造业及传统出租业态为主的产业结构,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符,亟需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转型升级。在疏解过程中,前期拆迁安置、土地整理、生态绿化等环节具有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足,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北京朝阳区设立专项引导基金,由政府牵头注入启动资金,先行解决前期基础性投入问题,为后续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根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城乡结合部需承担城市服务、生态屏障等功能,现有产业结构与这一定位存在明显差距,疏解低端产业、培育高端业态成为必然要求。
二、基金构成与运作模式
该引导基金由市区两级政府、朝阳区国有企业及乡集体企业共同出资设立,首期资金已全部到位,总规模预计可达百亿级。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风险可控”的运作模式,通过专业化管理团队进行项目筛选与投资决策,重点支持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项目。政府资金的注入不仅为项目提供了初始资金保障,更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助于增强社会资本对城乡结合部发展前景的信心,引导更多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参与区域建设。基金将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对申请资金的项目从产业前景、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等多维度进行审核,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区域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降低社会资本参与风险。
三、重点投向与项目对接进展
基金设立后,明确了四大重点投向领域:一是支持“一绿”试点乡建设,推动城乡结合部城市化进程;二是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淘汰不符合首都定位的低端产业;三是推动科技文化产业升级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动能;四是推进民生环境整治项目,改善区域人居环境。目前,基金已对接将台乡北京国际文化硅谷、南磨房乡中国出版产业基地A区、西直河地区环境整治与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其中,北京国际文化硅谷项目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规划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平台,引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集创意设计、数字内容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中国出版产业基地A区致力于推动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出版研发中心、版权交易平台等,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西直河地区环境整治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则通过拆除违建、整理土地、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为后续产业导入奠定基础,预计项目完成后将新增绿化面积,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四、协同疏解与区域联动发展
为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北京朝阳区下一步将推进金融领域协同发展。一方面,鼓励区域内金融机构到津冀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跨行政区划的金融机构及金融控股公司设立,重点服务环保、产业、交通等率先推进的协同发展领域。跨区划金融机构的设立将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区域资金流动与资源整合,为三地重点项目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推动区内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劳动密集型后台项目向津冀地区迁移,在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同时,实现产业有序转移与精准对接。此举不仅能缓解北京中心城区资源环境压力,还能带动当地就业与产业发展,通过建立产业协作机制,确保转移项目与当地产业规划相契合,实现“疏解+提升”的双重效果,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发展。
五、基金对区域发展的深远影响
该引导基金的设立,是北京朝阳区探索城乡结合部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将从多个维度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基金通过支持科技文化产业项目,加速区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减少对传统低端产业的依赖;在空间布局优化方面,环境整治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将改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面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为城市功能拓展腾出空间;在社会资本激活方面,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区域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长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基金的运作将积累城乡结合部疏解融资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区域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助力首都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整体推进。
六、保障措施与规范管理
为确保基金规范高效运作,北京朝阳区将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制度体系。一是明确基金管理主体职责,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负责资金募集、项目投资、投后管理等工作,确保专业化运作;二是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定期公开基金运作情况、项目进展及资金使用效益,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投资项目进行动态跟踪评估,及时处置潜在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此外,相关部门将加强与项目所在乡、街道的协调联动,简化审批流程,为基金支持的项目提供政策保障,推动项目快速落地见效。
七、助力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
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朝阳区城乡结合部的转型升级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通过基金支持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将有效减少中心城区人口、产业过度聚集带来的压力,优化首都空间布局;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增强首都文化软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契合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民生环境整治项目则直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基金的设立与运作,体现了区域发展与首都整体战略的协同性,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城乡结合部支撑。
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该基金的投向中,“一绿”试点乡建设与民生环境整治项目重点关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完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如道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同时,在产业导入过程中,注重培育适合城乡结合部的特色产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基金支持的项目将推动城乡结合部从传统农村形态向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型,实现“城市品质提升、乡村特色保留”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为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北京朝阳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未来论坛永久落户北京朝阳 打造全球科创资源聚合高地
2025-08-12
东亿园区亮相北京文创峰会 探索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新路径
2025-08-12
浦发硅谷银行北京分行落户朝阳 强化科创金融招商引资服务
2025-08-12
市住建委调研朝阳区房屋管理工作 强调依法行政与行业担当
2025-08-12
北京众创空间近200家 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实体经济新格局
2025-08-11
奥的斯机电落户北京朝阳CBD 加速中国高端电梯市场布局
2025-08-11
朝阳区金融业加速聚集 一季度新增17家机构凸显三大优势
2025-08-11
朝阳区统筹资金支持497个项目 赋能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
2025-08-11
北京朝阳金融业跃升经济支柱 近七成增收贡献凸显战略动能
2025-08-11
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乡科技园驱动产业升级与招商引资新机遇
2025-08-11
北京市朝阳区循环产业园:创新模式促招商 环保教育引风尚
2025-08-11
朝阳区科委登记处强化服务 前两月新增10家技术市场卖方
2025-08-11
北京朝阳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朝阳区关于公开征集2024年朝阳区通用人工智能算力合作伙伴的通知
2024-10-08
朝阳区关于公开征集《朝阳区关于支持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度支持项目的通知
2024-09-30
朝阳区关于印发《北京市朝阳区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24-09-04
朝阳区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
2024-07-23
北京市朝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朝阳区节能减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06-21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办法(试行)》的通知
2024-04-17
朝阳区印发《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4-02
北京市朝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朝阳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通知
2024-03-08
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定的通知
2024-03-04
北京朝阳区产业园区
-
安湃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
北京-朝阳区
-
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朝阳区
-
北京原工艺术产业园
北京-朝阳区
-
朝阳1919影视传媒创意产业园
北京-朝阳区
-
大师工场
北京-朝阳区
-
正东创意产业园
北京-朝阳区
北京朝阳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朝阳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