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消费升级态势显著 新兴业态成增长主引擎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朝阳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8日
在招商引资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朝阳区消费市场呈现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积极态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规模,互联网零售、智能设备等新兴领域贡献率显著提升,标志着区域经济正向高质量增长轨道迈进。
一、消费总量领跑全市 新兴领域占比提升
朝阳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47亿元,规模占全市近四分之一,稳居各区首位。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零售业态比重持续下降,以互联网零售为代表的新兴模式增速高达90.4%,对整体增长的拉动作用达3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销售同比激增71.4%,医疗器材类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反映出居民消费重心向科技健康领域转移。
二、数字经济驱动增长 基础设施完善是关键
互联网零售69.5亿元的亮眼成绩,得益于朝阳区布局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区域内建成5G基站超3000个,重点商圈实现智慧物流全覆盖,为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提供支撑。第三方数据显示,朝阳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58%,智能家居设备线上销量翻番,数字技术正深度重构消费场景。
三、投资消费协同发展 增速差缩至3.4个百分点
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消费增速优势扩大至3.4个百分点,表明内生增长动力增强。消费升级类项目引资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太古里北扩、SKP文化大厦等商业体改造注入新活力。医药健康产业园吸引跨国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形成"消费-研发-制造"闭环生态。
四、政策精准施策 培育四大增长极
朝阳区出台专项政策推动消费提质扩容:设立首店经济引导基金,引进国际品牌区域总部28家;发放数字消费券1.2亿元,直接带动交易额超15亿元;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区"延长消费时段;支持老字号开发数字藏品。这些举措使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时尚消费成为新增长极。
五、供需双侧改革 构建双循环节点
在供给侧,朝阳区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优化进口商品通关流程;需求侧开展"消费体验官"活动收集2000余条改进建议。这种双向调节机制促使新能源汽车展销中心、保税免税商店等创新业态落地,上半年跨境保税零售额同比增长37%。
当前,朝阳区正形成传统消费提质、新兴消费扩容、数字消费引领的立体化发展格局。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的推进,预计全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突破65%,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