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疏解升级外迁商品市场82家 联动津冀共建产业协作平台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朝阳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北京市朝阳区通过疏解、升级、外迁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82家,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朝阳区强化与津冀地区的战略合作,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企业外迁等举措,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为区域招商引资和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疏解升级与区域协同的整体思路
朝阳区按照“疏堵结合、区域协同”的工作思路,将商品交易市场的疏解升级工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布局。通过主动对接天津、河北等周边区域,为区内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引导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有序退出,同时积极引入和培育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高精尖”产业,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商品交易市场疏解升级的进展与成效
截至目前,朝阳区已完成82家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的疏解、升级或外迁工作。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区域内的交通压力、环境压力和资源承载压力,为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腾出了空间。在疏解过程中,朝阳区注重方式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有的进行业态升级,提升服务品质和档次;有的则引导其向外迁移,实现产业的异地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三、与津冀地区的产业协作与项目落地
朝阳区与河北省保定市、承德市以及天津市相关区域签订了一系列京津冀协同战略合作框架。通过合作建设中国供热绿色产业园、家和家美集团承德产业园、十里河书画院等项目,实现了朝阳区与周边区域在科技、产业、文化、公共服务等多种资源上的优势互补与协作共享。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为朝阳区疏解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带动了津冀相关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四、“高精尖”企业外迁与产业链协同构建
在推动商品交易市场疏解升级的同时,朝阳区积极引导区域内总部型企业在津冀地区投资布局,并推动现有和拟引进的“高精尖”企业将生产、后台服务等环节逐步外迁。目前,已有近20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将制造环节转移至津冀地区。通过合作建设电子城·天津西青科技产业园、IGEA唐山(丰润)绿色制造产业园,并与承德市大数据产业园区对接,鼓励企业将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呼叫中心等环节向外转移,进一步深化了与津冀两地的产业协作,探索构建跨区域优势产业链,实现了区域间的产业互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了互促共赢的发展局面。
五、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完善与未来展望
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朝阳区将加强跨区域合作机制的顶层设计。积极构建利益共享机制、人才互通机制等,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未来,朝阳区将力争在生态环境保护、公共资源共享、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和高端产业项目落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朝阳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北京朝阳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朝阳区产业园区

北京朝阳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朝阳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