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落地北京未来科学城
科技创新
所属地区:北京-昌平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2023年,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正式落户北京未来科学城,这一重要招商引资成果将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创新,联合全球高端科研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国际科研合作与人才引入,助力区域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揭牌仪式标志战略布局启动。2023年,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揭牌仪式在未来科学城举行,相关领域领导、院士代表、企业负责人及驻华使节等百余人出席。此次仪式不仅是科创中心实体化运作的开端,更彰显了北京在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高地方面的战略决心,为未来科学城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聚焦新能源汽车创新与全球协同。科创中心以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创新为核心方向,由电机电力驱动领域知名专家领衔,秉承“多学科技术交叉创新、多产业商业模式互补创新、多层次立体研发体制创新”理念。在技术研发层面,中心将重点围绕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电力电子等关键领域,组织跨学科团队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在产业协同方面,通过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能源、交通、信息等多产业商业模式互补,探索“技术+资本+市场”的创新转化路径。在研发体制上,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产业化”的多层次立体体系,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此外,中心将组建国际科技评估中心,引入全球顶尖智库资源,为技术创新方向提供科学评估;联合海外顶级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国际共享与转化,搭建国际化产业孵化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资源对接等服务,助力创新成果快速落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科创中心致力于将未来科学城打造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以及顶尖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三、未来科学城“搞活”生态加速构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未来科学城近年来已吸引一批央企研发总部、高水平科研机构入驻,形成了一定的创新基础。科创中心的落地,将进一步丰富区域创新业态,强化在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的优势。围绕“搞活”发展目标,未来科学城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聚集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吸引更多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在区域内设立研发总部或分支机构;二是建设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聚焦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打造一批开放共享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三是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周期孵化链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科创中心将与区域内现有创新主体形成互补,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助力未来科学城实现从“集聚”到“搞活”的质变,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
四、北京昌平区强化服务保障与合作联动。为确保科创中心高效运营,北京昌平区将从政策、服务、环境等多维度提供支持。在政策层面,出台针对性扶持措施,在科研经费、人才引进、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降低科研团队创新成本。在政务服务方面,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简化审批流程,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解决科研人员后顾之忧。在合作联动上,积极推动科创中心与未来科学城入驻央企开展技术协同,围绕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共性需求联合攻关;促进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共建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共享科研设备和人才资源;支持与区内企业开展成果对接,推动技术成果在本地转化应用,形成“研发在科学城、转化在昌平、产业在全市”的发展格局。此外,昌平区还将持续优化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打造宜业宜居的创新环境,为科创中心及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