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园区冬奥合作书写城市更新典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本次战略合作是北京奥运史上首次引入城市更新服务类别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奥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融合。在奥林匹克精神引领下,该合作模式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功能升级有机结合,为全球赛事与城市互动提供了创新范本,有效促进首都区域招商引资与产业转型的协同发展。
一、开创性合作模式的历史价值
全球奥运赞助体系中首次设立"城市更新服务"类别,开创了国际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互动的新纪元。这种创新合作机制突破传统商业赞助边界,将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纳入奥运遗产范畴。国际体育组织高级代表在现场见证签约时强调,该模式对后奥运时代的场馆可持续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百年钢城的双奥情缘
为服务国家奥运战略,该企业于2008年前夕完成主厂区整体搬迁,为首都环境治理作出重大贡献。冬奥申办成功后,其工业遗存相继承载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国家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及单板滑雪大跳台竞赛场地的建设任务。厂区内精煤车间改造的冰球馆、运储筒仓改建的冬奥配套酒店,成为工业遗迹功能性转换的典范。
三、园区转型的战略布局
冬奥组委入驻推动了总面积达8.63平方公里的园区系统性改造。通过保留工业风貌骨架植入现代功能,形成体育休闲、数字科技、文化创意三大产业板块。冷却塔旁建设的滑雪大跳台已成为网红地标,高线公园步道贯通厂区脉络,铁轨改造的空中廊道实现工业遗迹的景观再生。
四、城市复兴的示范效应
签约仪式上主管部门指出,该合作将打造"双奥之城"遗产利用标杆。通过冬奥品牌赋能,园区探索出"以体促产"的城市更新路径。根据规划,赛后场馆将转换为市民冰雪运动中心,制氧厂区域将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料仓建筑群将转型为国际人才社区,实现奥运遗产与城市发展的长效融合。
五、国际视野的典范意义
国际体育组织对该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破解了工业区赛后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园区改造采用织补式更新策略,保留的3公里管廊系统成为特色空间载体,除尘塔、转运站等40余处工业构筑物在改造中重获新生。这种将重工业基地转型为低碳园区的实践,为全球老工业区复兴提供中国方案。
六、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
园区建设融入绿色办奥理念,利用湖体水域构建自然冷源系统,改造厂房应用光伏发电技术。高炉等标志性设备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国际评估报告显示,该区域改造较传统开发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6%,成为可持续城市更新的实证案例。
七、区域协同的联动格局
作为京西发展轴重要节点,园区通过冬奥契机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竞赛场馆设计预留赛后改造接口,交通体系衔接北京城区与河北赛区。配套建设的冬奥服务设施赛后将继续服务京津冀体育产业带,形成"一场双城"的区域协作格局。
八、创新动能的持续培育
借力冬奥科技场景,园区集聚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领域企业。依托5G覆盖的智慧园区系统,实现建筑能耗智能管控和赛事服务精准调度。全球首例工业遗址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使百年钢铁记忆以科技创新形式得以永久保存。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