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润泽北京超8亿方 晋津冀调水构建多元水网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丰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6日
南水北调工程持续滋养北京,累计输水超8亿立方米,惠及千万市民,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进一步夯实供水基础,北京正规划从山西、天津、河北等地新增调水,构建多元化外调水体系,为城市发展及招商引资提供坚实水支撑。
一、南水北调工程成效显著,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持续向北京输送优质水源,累计水量已超过8亿立方米,成为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城市用水的较大比例。目前,南水已覆盖北京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多个新城,服务人口超过千万,居民用水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按照工程设计目标,中线一期工程每年可向北京稳定供水超10亿立方米,为城市日常用水、工业生产及生态补水提供了可靠来源。
二、水资源压力有效缓解,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长期以来,北京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极大缓解了这一压力。随着南水的持续输入,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得到提升,从原来的较低水平增加约五成,中心城区城市供水安全系数也从1.0提升至1.2,供水保障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南水替代了部分地下水开采,有效减少了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生态退化等问题,地下水位逐步回升,生态环境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三、晋津冀协同调水启动,京津冀水资源联合调度深化。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分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压力,北京正规划从山西、天津、河北等地新增外调水量,推动京津冀区域水资源联合调度。这一举措将充分发挥区域水资源互补优势,通过跨区域调水工程的互联互通,实现水源的科学调配和高效利用,不仅能为北京补充供水,也有助于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协同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四、2030年前构建多元水网,长远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按照规划,北京将在2030年前构建起首都多元化外调水保障体系,通过整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晋津冀调水及本地水源,形成多源互补、安全可靠的供水网络。这一体系的构建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供给的韧性,应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等带来的用水挑战,为城市长期发展、产业升级及招商引资创造稳定的水资源环境。
五、中线工程惠及沿线千万群众,区域发展注入水动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自2014年通水以来,已实现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沿线地区约3400万人口。工程不仅缓解了沿线城市的缺水问题,还通过生态补水改善了沿线河流、湖泊的水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成为跨区域水资源调配的典范工程。
六、水资源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高效利用助力可持续发展。在扩大外调水规模的同时,北京不断加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通过推广节水技术、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领域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工业领域推进水循环利用,生活领域普及节水器具,全社会节水意识逐步增强,形成了“开源节流并重”的水资源管理格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跨区域调水机制不断完善,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晋津冀调水规划的推进,标志着京津冀区域水资源协同管理进入新阶段。三地将通过建立统一的水资源调度机制、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联动体系,实现水源、工程、管理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助于平衡区域用水需求,还将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优质水源提升生活品质。南水北调工程输送的水源水质优良,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有效改善了北京市民的饮水质量。随着供水覆盖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居民用上了稳定、优质的自来水,告别了过去部分区域水质硬度偏高、供水不稳定等问题。同时,充足的水源保障了城市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的生态用水,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九、工程技术创新支撑,保障调水安全稳定运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采用了先进的工程建设技术、自动化调度系统和水质监测技术,确保了水源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安全输送。北京段工程通过优化设计、严格施工和精细化运维,保障了输水线路的安全稳定,为长期、高效、安全供水提供了技术支撑,展现了重大工程的科技实力和管理水平。
十、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大,确保调水水质长期优良。为保障南水北调水源的长期安全,丹江口水库及沿线地区持续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维护水源地生态平衡。北京也加强了本地输水干线和水厂的水质监测,建立了全流程水质保障体系,确保市民喝上放心水、优质水,从源头到龙头筑牢水质安全防线。
十一、水资源战略意义凸显,支撑城市长远发展布局。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北京通过南水北调及晋津冀调水等工程,不断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为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口规模调控提供了重要支撑。充足的水资源保障了重点区域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助力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十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水资源保护成为共识。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北京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将水资源管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水资源保护意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南水北调工程成效显著,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持续向北京输送优质水源,累计水量已超过8亿立方米,成为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城市用水的较大比例。目前,南水已覆盖北京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多个新城,服务人口超过千万,居民用水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按照工程设计目标,中线一期工程每年可向北京稳定供水超10亿立方米,为城市日常用水、工业生产及生态补水提供了可靠来源。
二、水资源压力有效缓解,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长期以来,北京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极大缓解了这一压力。随着南水的持续输入,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得到提升,从原来的较低水平增加约五成,中心城区城市供水安全系数也从1.0提升至1.2,供水保障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南水替代了部分地下水开采,有效减少了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生态退化等问题,地下水位逐步回升,生态环境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三、晋津冀协同调水启动,京津冀水资源联合调度深化。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分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压力,北京正规划从山西、天津、河北等地新增外调水量,推动京津冀区域水资源联合调度。这一举措将充分发挥区域水资源互补优势,通过跨区域调水工程的互联互通,实现水源的科学调配和高效利用,不仅能为北京补充供水,也有助于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协同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四、2030年前构建多元水网,长远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按照规划,北京将在2030年前构建起首都多元化外调水保障体系,通过整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晋津冀调水及本地水源,形成多源互补、安全可靠的供水网络。这一体系的构建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供给的韧性,应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等带来的用水挑战,为城市长期发展、产业升级及招商引资创造稳定的水资源环境。
五、中线工程惠及沿线千万群众,区域发展注入水动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自2014年通水以来,已实现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沿线地区约3400万人口。工程不仅缓解了沿线城市的缺水问题,还通过生态补水改善了沿线河流、湖泊的水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成为跨区域水资源调配的典范工程。
六、水资源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高效利用助力可持续发展。在扩大外调水规模的同时,北京不断加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通过推广节水技术、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领域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工业领域推进水循环利用,生活领域普及节水器具,全社会节水意识逐步增强,形成了“开源节流并重”的水资源管理格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跨区域调水机制不断完善,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晋津冀调水规划的推进,标志着京津冀区域水资源协同管理进入新阶段。三地将通过建立统一的水资源调度机制、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联动体系,实现水源、工程、管理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助于平衡区域用水需求,还将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优质水源提升生活品质。南水北调工程输送的水源水质优良,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有效改善了北京市民的饮水质量。随着供水覆盖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居民用上了稳定、优质的自来水,告别了过去部分区域水质硬度偏高、供水不稳定等问题。同时,充足的水源保障了城市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的生态用水,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九、工程技术创新支撑,保障调水安全稳定运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采用了先进的工程建设技术、自动化调度系统和水质监测技术,确保了水源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安全输送。北京段工程通过优化设计、严格施工和精细化运维,保障了输水线路的安全稳定,为长期、高效、安全供水提供了技术支撑,展现了重大工程的科技实力和管理水平。
十、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大,确保调水水质长期优良。为保障南水北调水源的长期安全,丹江口水库及沿线地区持续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维护水源地生态平衡。北京也加强了本地输水干线和水厂的水质监测,建立了全流程水质保障体系,确保市民喝上放心水、优质水,从源头到龙头筑牢水质安全防线。
十一、水资源战略意义凸显,支撑城市长远发展布局。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北京通过南水北调及晋津冀调水等工程,不断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为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口规模调控提供了重要支撑。充足的水资源保障了重点区域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助力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十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水资源保护成为共识。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北京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将水资源管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水资源保护意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北京丰台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北京大红门商圈疏解深化促进招商引资新发展
2025-08-27
丰台区以战略定位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5-08-27
丰台区以商标战略培育品牌高地驱动经济发展
2025-08-27
大红门疏解承接枢纽助力京津冀产业融合发展
2025-08-27
北京丰台街道关停扰民市场 立体停车场惠民
2025-08-27
北京服装业态革新:天雅领衔体验式转型之路
2025-08-27
丰台海外学人中心落成 构筑国际人才创新高地
2025-08-25
丰台区搭台引凤促投资 中外名企共绘发展新篇
2025-08-25
丰台新发地拓展全球供应链助力首都果篮子升级
2025-08-25
北京通州丰台大兴三区成商业地产发展新增长极
2025-08-25
北京丰台工商设立一站式专区 优化企业开办服务
2025-08-23
北京长辛店:现代服务业赋能提升区域产业吸附力
2025-08-23
北京丰台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5年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5-01-26
北京市丰台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丰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奖励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11-19
丰台区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2024-07-12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2024-03-15
北京丰台区产业园区
-
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
北京-丰台区
-
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北京-丰台区
-
新兴际华(北京)应急救援科技企业孵化器
北京-丰台区
-
开封鼓楼工业园
北京-丰台区
-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
北京-丰台区
-
丰台区大数据产业园区
北京-丰台区
北京丰台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丰台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