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精尖产业协同发展论坛推动创新生态共建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本次论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通过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深化区域合作,助力京津冀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引领创新驱动新格局
论坛深入解读国家层面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强调“十三五”时期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北京市相关部门系统阐释了“高精尖”产业规划框架,明确通过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机制,构建“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体系。京津冀区域协同成为核心议题,三地代表共同探讨产业链互补布局策略,提出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
二、产学研融合突破创新瓶颈
与会技术专家指出,当前新兴产业发展面临核心技术“卡脖子”、创新资源分散等挑战。论坛设立企业路演环节,百余家科技企业展示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前沿成果;科研机构发布可转化专利300余项,现场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47个。重点讨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模式,提出建立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研发,形成“技术攻关—场景应用—标准制定”闭环。
三、区域协同构建产业新生态
针对京津冀发展不平衡问题,与会者提出构建“研发在京冀、制造在津冀”的产业协作体系。保定市代表分享非首都功能疏解经验,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承接智能制造项目32个,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中关村集团介绍“一区多园”运营模式,在天津、河北设立飞地园区,实现政策互通与人才联合培养。会议明确将联合制定区域产业链图谱,建立跨省市项目联合评审机制,避免同质化竞争。
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论坛专题研讨破除制度壁垒的路径:在知识产权领域,推动建立京津冀快速维权中心与质押融资风险池;在金融支持方面,试点“投贷联动”覆盖初创企业全周期;在人才政策上,探索跨区域职称互认与柔性引进机制。此外,审议通过《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建设产业大数据平台,动态监测三地产业链供需匹配度,为精准招商引资提供决策支撑。
五、全球视野拓展创新合作空间
国际学者分析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强调开放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论坛设置“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场,促成中外企业在数字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签署12项合作协议。北京市宣布将设立国际创新合作驿站,为海外机构提供市场准入、技术适配等一站式服务。会议共识指出,需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举办国际创新赛事等方式,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资源配置能力。
六、绿色发展夯实产业转型根基
与会能源专家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兼顾“双碳”目标。论坛专题研讨新能源技术产业化路径,重点推广氢能存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低碳技术。北京市介绍在亦庄经开区建设零碳产业园的经验,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18%。会议发布《绿色技术创新清单》,涵盖节能减排技术197项,推动建立覆盖设计、制造、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标准体系。
一、政策引领创新驱动新格局
论坛深入解读国家层面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强调“十三五”时期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北京市相关部门系统阐释了“高精尖”产业规划框架,明确通过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机制,构建“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体系。京津冀区域协同成为核心议题,三地代表共同探讨产业链互补布局策略,提出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
二、产学研融合突破创新瓶颈
与会技术专家指出,当前新兴产业发展面临核心技术“卡脖子”、创新资源分散等挑战。论坛设立企业路演环节,百余家科技企业展示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前沿成果;科研机构发布可转化专利300余项,现场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47个。重点讨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模式,提出建立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研发,形成“技术攻关—场景应用—标准制定”闭环。
三、区域协同构建产业新生态
针对京津冀发展不平衡问题,与会者提出构建“研发在京冀、制造在津冀”的产业协作体系。保定市代表分享非首都功能疏解经验,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承接智能制造项目32个,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中关村集团介绍“一区多园”运营模式,在天津、河北设立飞地园区,实现政策互通与人才联合培养。会议明确将联合制定区域产业链图谱,建立跨省市项目联合评审机制,避免同质化竞争。
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论坛专题研讨破除制度壁垒的路径:在知识产权领域,推动建立京津冀快速维权中心与质押融资风险池;在金融支持方面,试点“投贷联动”覆盖初创企业全周期;在人才政策上,探索跨区域职称互认与柔性引进机制。此外,审议通过《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建设产业大数据平台,动态监测三地产业链供需匹配度,为精准招商引资提供决策支撑。
五、全球视野拓展创新合作空间
国际学者分析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强调开放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论坛设置“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场,促成中外企业在数字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签署12项合作协议。北京市宣布将设立国际创新合作驿站,为海外机构提供市场准入、技术适配等一站式服务。会议共识指出,需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举办国际创新赛事等方式,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资源配置能力。
六、绿色发展夯实产业转型根基
与会能源专家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兼顾“双碳”目标。论坛专题研讨新能源技术产业化路径,重点推广氢能存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低碳技术。北京市介绍在亦庄经开区建设零碳产业园的经验,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18%。会议发布《绿色技术创新清单》,涵盖节能减排技术197项,推动建立覆盖设计、制造、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标准体系。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石景山推共享单车专属车位 破解乱停乱放难题
2025-08-26
顺义北汽深化战略合作 助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2025-08-26
顺义工业发展提速快 招商引资激活企业新动能
2025-08-26
通州艺博助力国际巨头苏富比首入内地引资新局
2025-08-26
雄安新区与北京副中心双核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5-08-26
西城区棚户改造加速推进 提升居民生活新空间
2025-08-26
永丰产业基地调研深化招商引资推动园区新篇章
2025-08-26
央美创客市集落户望京街区 开启社区艺术新篇
2025-08-26
全国农垦融合推进北京会议强化改革及招商引资
2025-08-26
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考察怀柔影视产业创新发展
2025-08-26
蓉城创意园区深度解读两会精神 谋划产业新局
2025-08-26
北京入境旅游吸引力提升 中国稳居全球第四大旅游市场
2025-08-26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