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农村生态转型提速 未来不建新物流市场
物流运输产业
农业
所属地区:北京-朝阳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北京市朝阳区农委宣布持续推进产业疏解和生态环境建设,今年将启动新一轮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化试点,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与空间布局。相关部门强调未来将严格禁止新增区域性物流基地及专业市场,通过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农村地区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地区进入深度转型阶段
作为北京市核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阳区近年来持续调整农村区域产业形态与空间格局。全区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核心任务,已系统开展多轮低级次产业清理工作。去年共计完成超过300万平方米低端产业空间腾退,涉及仓储物流、批发零售等业态。今年工作重心将转向拓展"一绿"地区建设范围,计划新增五个乡级单元纳入城市化建设试点范畴。这意味着试点区域将从原有的六个乡拓展至十一个乡,覆盖范围占全区农村区域超过75%的土地面积。
二、产业准入实行最严格管控
根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指引,朝阳区正式确立农村区域禁止新建、扩建区域性物流集散基地和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的刚性约束。"十三五"期间该项政策已通过试点区域实践验证成效。目前首轮纳入试点的常营、太阳宫等六个乡镇,经过三年系统整治,累计转移安置农业户籍人口1.6万人,拆除腾退各类建筑352万平方米,清退低端市场19处。这些区域转型后重点发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绿色产业,形成产业升级示范效应。新扩大的试点区域将延续"产业禁限+生态提质"的发展路径。
三、构建全域生态空间体系
面向全区生态格局优化目标,"一河一带多廊"的生态网络架构正在加速形成。核心工程聚焦温榆河生态廊道建设,该廊道连接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中心城区,规划构建百平方公里级生态示范区。在河道综合治理基础上,沿岸布局生态保育区、休闲游憩区和绿色产业区三大功能板块,同步建设滨水绿道系统。通过该生态节点建设,将强化中心城与城市副中心的生态联系,有效改善区域微气候环境。
四、完善多层次公园服务体系
城乡公园体系提质工程同步启动实施。在新建多个社区休闲公园的同时,重点推进现有郊野公园的城市化改造。东坝郊野公园将升级休闲运动功能,增加专业运动场地和智慧健身设施;朝来森林公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湿地生态科普基地;白鹿郊野公园突出历史文化主题,整合周边文物遗迹形成文化景观带。改造后公园将统一纳入城市公园管理体系,实现服务标准、设施配置、运营模式三方面与城区公园全面接轨。
五、探索城乡融合示范路径
产业与生态的双重转型正在重塑朝阳农村发展模式。通过建设用地减量、低效产业退出释放的空间资源,70%用于生态建设与复垦,30%用于发展高精尖产业项目。在来广营乡试点区域,腾退土地建成科技创新园区,吸引二十余家研发机构入驻;豆各庄乡利用疏解空间打造市民农园,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这种"生态筑底、创新赋能"的发展模式,为特大城市近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样本。
朝阳区通过持续推动低级次产业疏解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轨并行,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更为产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生态廊道与公园体系的不断完善,区域整体生态品质和人居环境获得质的提升,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