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项金融指标领跑全国 金融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金融业通过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强化创新引领,多项核心指标保持全国领先,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为首都经济稳增长的“主力军”。
一、金融发展指数稳步攀升,综合实力筑牢全国引领地位
北京金融发展指数自2010年基期以来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2553.59点,较2016年增长8.64%,反映出首都金融业在落实中央“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上成效显著。作为全国金融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北京金融业以稳健的发展态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其综合实力在全国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金融创新指数增速领先,绿色与文化金融成增长新动能
在构成金融发展指数的四大一级指标中,金融创新指数表现尤为突出,2017年从2016年的3771.74点增长至4706.72点,增幅达24.79%,成为拉动金融业增长的首要动力。其中,绿色金融与文化金融领域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北京金融创新的重要标签。绿色金融方面,北京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与数量均居全国首位,2017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长27.53%,发行数量达28支,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也为全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提供了“北京经验”。文化金融领域则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有效满足文化产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成为首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三、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多维度指标彰显核心优势
北京金融生态环境指数2017年较2016年增长5.88%,金融服务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金融人才环境及居民金融意识环境等多维度指标持续提升,多项指标蝉联全国第一。社会信用环境方面,北京在2017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体检报告指数中连续五次位居榜首,健全的信用体系为金融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金融人才环境方面,2017年北京金融从业人数超过50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保险领域,北京保险密度(9080元)与保险深度(7.05%)均为全国首位,保险市场的成熟度与覆盖面不断提升,与国际主要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风险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四、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步提升
金融机构指数2017年较2016年增长7.49%,反映出北京金融机构体系的规模与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作为全国金融管理中心,北京集聚了大量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形成了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在内的完整金融机构体系。各类金融机构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在支持首都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工程推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的关键纽带。
五、金融市场理性调整,长期稳健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2017年北京金融市场指数有所下降,这是在2015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后,经历2016年增速放缓基础上的进一步调整。这种调整体现了金融市场从高速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理性回归,有助于夯实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结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北京金融市场逐步形成了更加规范、透明、有序的发展环境,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普惠金融全面推进,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成效显著
北京普惠金融发展聚焦民生需求,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可得性。2017年,北京棚户区改造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金融机构在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上的投资额持续增加,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助力民营经济与中小微企业发展,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七、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科技金融作为北京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成效显著。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机制,北京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倾斜,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金融机构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创业投资等多种方式,为科技企业从孵化、成长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提供融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助力首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八、金融改革纵深推进,体制机制活力持续释放
北京金融业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落实中央金融改革部署的过程中,北京积极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等重点领域工作,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通过建设金融开放试验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创新等举措,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吸引更多国际金融资源集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开放高地。
九、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健全,金融安全防线牢固构筑
在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北京始终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重要位置,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等工作,有效防范化解了影子银行、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风险。同时,强化金融机构内控管理与合规经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确保首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十、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助力首都功能优化提升
北京金融业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通过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科技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文化中心建设方面,文化金融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方面,跨境金融服务提升国际交往便利度;在政治中心建设方面,金融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活动与政务运行。金融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推动了首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也为城市功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一、金融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智力支撑体系持续强化
北京高度重视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金融人才队伍。2017年金融从业人数超50万的规模,不仅体现了人才集聚效应,更反映出北京在金融人才培养、使用与激励等方面的优势。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推动北京金融发展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居民金融素养稳步提升,金融消费环境持续改善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金融服务的普及,北京居民金融意识与素养不断提升,理性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金融监管部门与机构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金融营销行为等工作,持续改善金融消费环境。居民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度、满意度提升,为金融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三、绿色金融生态加速构建,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北京将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培育绿色金融市场主体,加速构建绿色金融生态。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支持了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等领域发展。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不仅助力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也为全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示范。
十四、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
作为国家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北京通过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展、推动跨境金融合作等举措,不断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在京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国际金融合作项目持续落地,北京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逐步增强,向着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
十五、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城乡金融协调发展
北京金融业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创业就业等方面,金融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城乡金融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金融服务更多惠及农村地区。
十六、金融科技赋能行业转型,数字化发展步伐加快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北京金融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支付结算、信贷风控、资产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推动金融服务向智能化、数字化、场景化转型。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体验,助力北京金融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保持领先地位。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