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行“二十四证合一”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深化改革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2024年,北京在工商登记领域推出重大改革举措,实现“二十四证合一”。此次改革在原有外贸领域“十五证合一”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多部门涉企证照,旨在提升企业开办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改革背景与整合范围
北京此次“二十四证合一”改革,是对现有登记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此前,北京已成功实现外贸领域“十五证合一”,为此次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次新增整合的证照事项,涉及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新闻出版广电等多个部门,主要包括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等类型。这些证照的整合,意味着更多行业的企业将无需再单独办理相关备案或许可证明,直接通过工商登记即可完成。
二、办理流程与平台支撑
改革继续沿用并优化“一网申报、一窗受理”的办理模式。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时,通过指定的在线登记平台,可一并填报原本需要在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信息。工商部门在审核通过后,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原被整合的各类证照不再单独发放,企业也无需再提供相关的额外证明材料。对于登记后即完成备案的事项,相关信息将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进行公示;对于需要主管部门确认备案结果的事项,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将提供相关部门的查询指引,由主管部门负责公示具体备案情况。
三、改革成效与企业获得感
“多证合一”改革是北京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通过将多个部门的事项整合办理,实现了“让信息跑路代替企业跑腿”,显著提高了企业开办和经营的便利化水平。据了解,改革后企业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无需再往返多个部门,减少了多次上门申报的繁琐流程。同时,部门间共享的登记备案信息种类大幅增加,有效降低了企业重复填报数据的负担,进一步优化了北京的营商环境。
四、事中事后监管与长效机制
北京在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同时,高度重视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改革明确了“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监管原则,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相关部门将通过完善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健全信用约束机制等方式,主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使“多证合一”改革成为推动北京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形成的重要动力,保障市场秩序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