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7.82亿帮扶资金全到位 对口支援多点开花

优惠政策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北京今年安排的57.82亿元帮扶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超九成用于扶贫脱贫项目。通过资金精准投放、招商引资带动、就业岗位供给、消费渠道搭建、医疗资源下沉等多维度举措,北京对口帮扶支援合作持续深化,助力受援地区筑牢发展基础、增强内生动力。
一、资金保障全面到位,扶贫投入占比超九成
北京今年安排的57.82亿元帮扶资金已全额拨付,其中92.7%投向扶贫脱贫项目,为受援地区发展提供坚实资金支撑。在资金投入力度上,2018年至2020年,北京在原计划基础上新增近40亿元帮扶资金,重点向脱贫攻坚领域倾斜。其中,京蒙扶贫协作资金增加19.83亿元,京冀扶贫协作资金增加9.41亿元,西藏拉萨增加5.4亿元,青海玉树增加3亿元,新疆和田与兵团十四师增加3500万元,通过持续加大投入,为受援地区破解发展瓶颈、补齐民生短板注入动能。
二、产业帮扶强化造血,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并举
产业帮扶是提升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的核心抓手。北京聚焦受援地区资源禀赋,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在西藏拉萨,北京与当地签约50多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近150亿元,涵盖特色农牧、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助力当地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在新疆和田,北京引导10家企业入驻和田北京工业园、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议投资3.2亿元,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升级,还直接解决1210人就业,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三、就业协作拓宽渠道,岗位供给与技能提升并重
为促进受援地区劳动力稳定就业,北京持续开展就业帮扶行动,搭建劳务对接平台。通过“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北京为受援地区组织27场大型扶贫协作招聘会,提供4.5万多个就业岗位,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行业,近万人达成就业意向。同时,北京注重就业技能培训,结合受援地劳动力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竞争力,推动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帮助群众通过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四、消费帮扶搭建平台,畅通特色产品销售链路
依托巨大消费市场优势,北京将消费帮扶作为助力受援地区脱贫的重要路径,多措并举拓宽特色产品销路。首农食品集团加快建设特色扶贫产业双创中心,为受援地区产品提供品牌打造、市场推广等全链条服务;北京各区在商超、市场等场所设置结对帮扶地区扶贫专柜,让受援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直达北京消费者;新发地市场专门设立河北扶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中心,优化物流配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量。
五、医疗援助提升能力,资源下沉与人才培养同步
北京卫生医疗系统与受援地区深化帮扶对接,通过建立“医联体”、专家义诊、能力建设等方式,全面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北京组织100余名医疗专家赴受援地区开展义诊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传帮带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能。市医管局通过“组团式”医疗行动,助力拉萨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推动青海玉树州医院在管理规范、诊疗能力等方面实现整体提升。此外,北京还支持新疆和田基层卫生院建设,帮助23所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水平,并培训60名乡镇卫生院长,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六、区县结对深化对接,多元资源汇聚支援合力
北京各区、各部门与受援地建立密集对接机制,实现援受双方区县结对全覆盖,推动帮扶资源向基层延伸。西城区投入区级财政资金近1900万元,用于受援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并捐赠近300万元环卫设备,助力当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东城区等5个区累计投入资金2281万元,聚焦教育、产业、就业等重点领域,实施了一批精准帮扶项目。通过区县层面的深度协作,形成了市、区、部门联动的帮扶格局,确保支援合作精准高效、落地见效。
北京始终把对口帮扶支援合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资金、产业、就业、消费、医疗等多领域协同发力,既解决受援地区当前发展难题,又着眼长远增强内生动力,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随着各项帮扶举措持续落地,受援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群众生活质量逐步提升,对口支援合作成效持续显现。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