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地生态网络加速构建 首批市级名录湿地开放惠民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6日
北京市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恢复和新增1.1万公顷湿地,构建首都特色湿地网络体系。首批市级湿地名录公布后,玉渊潭等湿地开放预约,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为绿色发展及招商引资奠定生态基础。
一、湿地资源家底与保护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来,北京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湿地总面积已达5.14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以河流、沼泽为主,人工湿地包括蓄水区、水塘、灌溉沟渠等类型。2023年,35块湿地被纳入首批市级湿地名录,涵盖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颐和园湿地、密云水库等重要区域,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32.8%。经过多年建设,北京已建立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和市级湿地公园,以及10个湿地保护小区示范,形成覆盖全市的多层次湿地保护体系。
二、重点区域湿地建设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2016至2020年),北京聚焦生态关键区域,实施湿地恢复与新增工程,累计完成1.1万公顷湿地建设任务。在北部张承生态涵养区,以妫水河-官厅水库、翠湖-温榆河、潮白河为核心,通过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措施,打造规模化生态湿地;在南部城市副中心及京津保中心区过渡带,以房山长沟-琉璃河、大兴长子营、通州马驹桥-于家务为节点,建设集中连片湿地,强化区域生态连通性和环境承载能力。
三、科学保护与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北京实行湿地分级分类总量管控,明确湿地保护率目标达60%,通过严格保护与系统修复并重,全面提升湿地生态质量。以玉渊潭湿地为例,该湿地自2010年启动建设,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是三环内唯一湿地保护区,历经多年特级养护,形成以水系为脉络、植物景观为特色的湿地园林。2023年暑期起,玉渊潭东湖湿地保护区通过公园微信平台面向公众预约开放,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湿地生态魅力。
四、生态与民生效益协同显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改善,有效提升了区域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成为鸟类、鱼类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同时,开放的湿地资源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生态环境的优化也为绿色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助力区域招商引资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北京正逐步构建起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首都湿地网络体系,为城市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