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藤蔓计划”:为“一带一路”搭建国际化人才合作桥梁

人才政策 一带一路
所属地区:北京-海淀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第11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大会在柬埔寨开幕,北京中关村相关机构在大会上提出“藤蔓计划”,通过国际留学生实习培训等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汇聚熟悉当地文化与资源的国际化人才,助力区域招商引资与民心相通。
一、大会聚焦“一带一路” 民间力量推动合作升级
本届友好大会以“加强民心相通,维护和平合作”为主题,中国与东盟各国代表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合作、旅游文化发展、青少年交流等领域展开探讨,一致认为民间力量是推动“一带一路”提质升级的重要支撑。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和地区,双方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合作领域的需求尤为突出,“藤蔓计划”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人才纽带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深度合作。
二、“藤蔓计划”:以人才为媒 促进科创成果共享
“藤蔓计划”并非普通的实习对接活动,而是一套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与合作机制。该计划通过组织国际留学生在中关村企业实习和接受培训,让中国科技创新的经验与成果如藤蔓般在“一带一路”国家延伸。计划不仅提供基础的实习岗位,还涵盖考察培训、精准派送、创业孵化等多环节支持,帮助留学生将在中关村感知到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带回本国,同时为中关村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拓展市场提供本土化人才支撑。
三、科创企业“走出去” 人才需求成关键瓶颈
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在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国际化人才短缺的问题。熟悉当地法律法规、文化习俗及市场资源的人才,成为企业实现本土化发展的关键。“藤蔓计划”正是瞄准这一需求,通过留学生实习培训,培养既懂中国科创实践、又了解所在国实际情况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走出去”破解人才瓶颈。
四、东盟积极响应 助力民心相通与长远合作
“藤蔓计划”在大会上得到东盟各国代表的热烈响应。有东盟专家表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发展倡议,更是民心相通的纽带,参与计划的青少年将成为加深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目前,已有数千名外国留学生参与该计划,未来5年,计划将推动超百家企业直接获益,带动更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同时培养超千名留学生为“一带一路”创造价值,吸引万名留学生直接参与,惠及更多“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为区域长期合作奠定人才基础。
五、中关村科创优势 为计划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中关村凭借丰富的科创资源,为“藤蔓计划”提供了有力保障。区域内现有超过2万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全国独角兽企业中占比过半,形成了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为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实习岗位和前沿的技术培训环境,使留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为后续回国创业或服务企业“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
六、从人才合作到产业协同 构建多赢发展格局
“藤蔓计划”的实施,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了人才,更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产业协同。通过留学生这一纽带,中关村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与东盟国家的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得以有效对接,形成“人才培养—技术转移—产业合作”的良性循环。优秀实习生还可获得创业孵化及金融支持,进一步推动科创成果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转化,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七、民间友好组织联动 拓展合作广度与深度
在“藤蔓计划”推进过程中,中国与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搭建交流平台、组织专题研讨、推动项目对接等方式,民间友好组织为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促进了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这种多方联动模式,不仅拓展了人才合作的广度,更深化了合作的内涵,使“藤蔓计划”成为民间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实践。
八、以人才促招商 打造“一带一路”合作新引擎
“藤蔓计划”通过精准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有效提升了中关村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区域招商引资的新引擎。随着计划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看到与中关村在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的潜力,主动加强与中关村企业的对接,推动了一批合作项目的落地。这种以人才为核心的招商引资模式,不仅实现了经济利益的共享,更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北京海淀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海淀区产业园区

北京海淀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海淀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