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调研组考察北坞创新园 聚焦城乡融合与集体产权改革新路径

深化改革
所属地区:北京-海淀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0日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海淀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高端产业资源,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样本。近期,中央调研组实地考察北坞创新园,重点调研“四化同步”推进成效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实践,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一、科技创新赋能都市农业 打造城乡融合新标杆
北坞创新园作为海淀区城乡产业转型的核心载体,整合农业高科技与智能制造资源,吸引多家科技企业入驻。其中,园区内某3D智造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农业,开发出智能农机装备解决方案;另一家信息技术企业则构建了农村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3年以来,海淀区通过“四化同步”策略,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累计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确权登记覆盖率达98%,形成“科技+农业+社区”的特色发展模式。
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海淀区东升镇作为改革试点,率先探索“股权量化+市场化运营”机制,将集体土地、厂房等资源转化为可交易资产,2022年实现集体资产增值超20%。四季青镇则通过“村企联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开发闲置农地,建成现代服务产业园,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近3万元。这些实践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制度性突破,相关经验已被纳入省级改革典型案例。
三、政策协同破解发展瓶颈 构建城乡均等化服务体系
在随后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指出,首都都市农业需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差异化制定政策。海淀区近年来通过财政倾斜与金融创新,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50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例如,2023年启动的“智慧乡村”项目,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域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差距缩小至5个百分点以内。
四、前瞻布局引领未来方向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中央调研组强调,首都城乡融合发展要突出战略定位,在生态保护、科技赋能等领域形成示范效应。海淀区计划2024年推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配套政策,进一步释放土地活力;同时依托中关村科技优势,培育农业生物技术、数字乡村等新业态,目标到2025年建成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此次调研为全国超大城市城乡协同发展提供了“海淀方案”,凸显了改革创新的系统性、前瞻性价值。

北京海淀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海淀区产业园区

北京海淀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海淀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