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共建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 政企协同打造产业新高地
医疗医药产业
京津冀经济圈
产业集聚区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街道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京津两地通过招商引资再度实现重要产业合作突破。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与天津宝坻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标志着两地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协作迈入新阶段。该项目将整合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与天津产业空间优势,为区域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定位与战略意义
此次签约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位于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聚焦高值耗材、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等细分领域。作为京津产业链协同的示范项目,其建设既符合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需求,又能弥补天津在高端医疗装备制造领域的产业链短板。公开资料显示,该园区将参照北京中关村医疗器械园的运营模式,构建"研发孵化-中试转化-规模生产"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二、政企协同的创新合作机制
天津宝坻区政府在签约仪式中明确表示,将提供土地、税收、人才等配套政策支持,并建立专项服务通道优化营商环境。合作方中关村发展集团计划导入其在北京积累的医疗企业资源、技术转化平台和金融服务体系,首批预计引入20余家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这种"北京技术+天津制造"的协作模式,已被纳入两地政府年度重点合作事项清单。
三、产业生态构建规划
根据公开披露的建设方案,园区将分三期开发,首期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研发中心。配套建设检测认证平台、动物实验中心等专业设施,解决医疗器械行业共性技术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园区将试点"注册人制度"跨区域协同,允许北京企业保留产品注册证的同时在天津实现产业化,此举可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四、区域经济协同效应展望
分析指出,该项目落地将带动天津宝坻区生物医药产业能级提升,预计形成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从更大范围看,通过京津两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生产许可等资质互认机制的探索,将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目前已有7家北京医疗企业明确表达入驻意向,涉及智能手术机器人、可穿戴监测设备等前沿领域。
此次合作是京津深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又一实质性进展。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两地将在创新要素流动、产业链分工、政策协同等方面形成更紧密的联动,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器械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