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新核构筑区域协同发展新高地

所属地区:北京-通州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聚焦功能疏解与区域联动,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生态共治、打通交通脉络、加速行政资源转移等举措,为招商引资创造高质量载体,推动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历史性重塑。
一、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京以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为抓手,系统性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及高污染企业326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150处低端批发市场完成清退转型,为高端要素腾挪发展空间。行政副中心建设取得关键突破,通州核心区完成全部土地拆迁腾退,市级机关东迁工程进入实质建设阶段。产业协作方面,构建"创新研发在京、成果转化落地津冀"的跨区域链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园区在河北多地形成集聚效应。
二、交通网络一体化加速成型
"轨道上的京津冀"框架全面铺开,京张高铁、京沈客专等干线铁路加速推进,京津城际延伸线投入运营,"1小时通勤圈"覆盖范围持续扩大。高速公路网实现互联互通,京台高速、京秦高速等重点路段贯通,首都地区环线(大七环)全线闭合。三地交通"一卡通"覆盖所有地级市,客运联程运输、海空港通关一体化显著提升要素流动效率。
三、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成效凸显
建立区域大气污染应急联动机制,北京淘汰老旧机动车38万辆,津冀完成燃煤锅炉改造1.3万台,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协同发展前下降近三成。实施山水林田湖系统修复,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完成造林22万亩,潮白河、永定河等跨境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北京支持张承地区开展水源涵养工程,区域生态屏障功能持续强化。
四、产业协作创新格局深度构建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形成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集群,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吸引航空物流、跨境电商项目集中签约。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速,中关村在京外设立分支机构及合作园区34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突破2000家。医疗卫生领域,北京与河北合作医院项目达60余个,燕达医院等机构实现北京医保实时结算,公共服务落差逐步缩小。
目前,北京正编制"十三五"协同发展规划,聚焦体制机制创新突破。随着行政资源有序东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创新要素跨域流动三大体系的持续深化,京津冀正加速构建功能互补、要素互通的现代化城市群发展新模式。

北京通州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通州区产业园区

北京通州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通州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