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湿地廊道构筑京津保生态屏障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通州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北京市立足城市生态格局优化,围绕副中心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通过湿地修复工程释放绿色招商潜力。在"十三五"规划框架下,北京启动1.1万公顷湿地系统修复项目,以潮白河、温榆河为核心构建城市生态过渡带,同步打造通州马驹桥、房山长沟等集中连片湿地群落,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低碳产业导入奠定基础。
一、生态战略对接国家发展导向
国家《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明确湿地率管控目标,北京据此将湿地恢复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通过整合永定河治理、平原造林工程,形成"水系连通-湿地修复-生态屏障"三位一体实施路径,重点强化城市副中心与天津、保定毗邻区域的生态纽带功能。
二、核心区域实施梯度修复计划
在妫水河至官厅水库流域开展水源涵养型湿地建设,增强官厅水库进京水质保障能力;翠湖至温榆河段布局雨洪调蓄与水质净化复合湿地,缓解城市内涝压力;潮白河沿线重点构建宽度500米以上的生态廊道,形成贯通京津冀的候鸟迁徙通道。通州马驹桥、大兴长子营片区将建成智慧化管理的生态海绵示范区。
三、阶段成果筑牢生态本底
首都湿地总面积已达5.14万公顷,2016年通过北运河河道生态化改造、永定河沙坑治理等重点工程,新增具备水文连通功能的湿地2280公顷。采用乡土植被群落重建技术,在琉璃河流域成功恢复芦苇、香蒲等原生湿地植物带15公里。
四、保护区网络优化生态系统
现有野鸭湖、汉石桥等6处湿地保护区构成生态保护主干,总面积超两万公顷。10个国家及市级湿地公园形成多点支撑格局,其中汉石桥湿地公园通过生态观测站记录到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32种珍稀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回升。
五、法定保护强化管理效能
北京已建立湿地分级管理体系,首批35处市级名录湿地占全市湿地总面积32.8%,受《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刚性约束。针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条例设定最高50万元行政处罚标准,近年在密云水库查处的巴西龟违规放生案件形成有效震慑。
六、科学修复提升综合价值
在温榆河公园示范区实施"水下森林"构建工程,通过沉水植物带营造吸收水体氮磷负荷,水质主要指标提升两个等级。通州于家务湿地采用智慧灌溉系统,每年可回补地下水400万立方米。监测显示,潮白河湿地建成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达城区6倍以上。
七、区域协同放大生态效益
北京与天津、保定建立潮白河-大清河流域联合管护机制,三地同步开展水生植被恢复计划。大运河京津冀段湿地群规划面积超5000公顷,沿河生态文旅带已吸引绿色创新企业32家入驻,实现生态效益向产业价值的持续转化。
八、持续投入完善制度保障
新周期湿地修复纳入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建立"占补平衡"管理数据库。所有新建项目实施生态绩效评估机制,对湿地碳汇能力、生物多样性指数等设置量化考核标准,确保生态空间功能持续提升。

北京通州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通州区产业园区

北京通州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通州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