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发力六大工程 激活中小企业双创动能
创新创业
所属地区: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街道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8日
为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相关规划,明确通过六大关键工程与专项行动提升中小企业“双创”能力。各地以规划为指引,优化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招商引资与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相结合,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一、“互联网+”赋能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聚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小微企业深度融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各地通过建设面向小微企业的云服务平台,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一体化数字化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同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支持小微企业拓展线上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在政策引导下,小微企业逐步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市场响应速度和创新效率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专精特新”培育夯实创新发展基石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培育在细分市场占据优势、技术研发能力突出、产品或服务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相关部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通过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各地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导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经过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全方位支撑体系
服务能力建设工程致力于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各地统筹资源建设综合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创业孵化、技术服务、管理咨询、融资对接等服务功能,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同时,支持各类服务机构发展,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开展“服务进企业”“政策直通车”等活动,将政策解读、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直接送达企业,有效降低企业获取服务的成本,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协同创新效能
产业集群发展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各地规划建设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集群内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参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等环节,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的产业生态。同时,推动集群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共同应对市场变化,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配套,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管理能力提升增强企业发展韧性
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聚焦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增强发展韧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管理培训、诊断咨询等活动,推广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支持企业应用数字化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通过管理能力提升,中小企业运营更加规范,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显著增强,为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六、国际化促进拓宽企业发展空间
中小企业国际化促进专项行动旨在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各地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会、经贸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海外市场资源,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同时,提供外贸综合服务,包括通关、退税、物流、融资等,简化企业出口流程,降低外贸成本。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和并购,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在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逐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海外市场份额稳步扩大,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六大工程的深入实施,从数字化转型、创新培育、服务支撑、集群发展、管理提升、国际化拓展等多个维度,为中小企业“双创”能力提升提供了全方位支撑。结合加强财税支持、融资保障、运行监测等配套措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创业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见效,中小企业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培育新动能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互联网+”赋能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聚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小微企业深度融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各地通过建设面向小微企业的云服务平台,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一体化数字化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同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支持小微企业拓展线上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在政策引导下,小微企业逐步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市场响应速度和创新效率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专精特新”培育夯实创新发展基石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培育在细分市场占据优势、技术研发能力突出、产品或服务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相关部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通过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各地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导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经过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全方位支撑体系
服务能力建设工程致力于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各地统筹资源建设综合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创业孵化、技术服务、管理咨询、融资对接等服务功能,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同时,支持各类服务机构发展,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开展“服务进企业”“政策直通车”等活动,将政策解读、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直接送达企业,有效降低企业获取服务的成本,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协同创新效能
产业集群发展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各地规划建设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集群内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参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等环节,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的产业生态。同时,推动集群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共同应对市场变化,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配套,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管理能力提升增强企业发展韧性
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聚焦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增强发展韧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管理培训、诊断咨询等活动,推广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支持企业应用数字化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通过管理能力提升,中小企业运营更加规范,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显著增强,为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六、国际化促进拓宽企业发展空间
中小企业国际化促进专项行动旨在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各地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会、经贸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海外市场资源,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同时,提供外贸综合服务,包括通关、退税、物流、融资等,简化企业出口流程,降低外贸成本。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和并购,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在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逐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海外市场份额稳步扩大,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六大工程的深入实施,从数字化转型、创新培育、服务支撑、集群发展、管理提升、国际化拓展等多个维度,为中小企业“双创”能力提升提供了全方位支撑。结合加强财税支持、融资保障、运行监测等配套措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创业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见效,中小企业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培育新动能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街道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中关村科技园招商引资激活企业移动应用潜能
2025-08-28
创业集市展创新风采 开发区助力中关村发展
2025-08-27
中关村引领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全球领先
2025-08-27
中关村股权集团携手人力资源巨头拓服务新边界
2025-08-27
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前三季度获税收减免超两千亿
2025-08-27
枣强中关村创新基地加速构建京津冀产业新高地
2025-08-27
京津科创联动迈新步 开发区迎中关村深度考察
2025-08-25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
2025-08-25
白洋淀中关村可信精品产业园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5-08-23
中关村AI集群领跑全国,创新资源汇聚首都核心区
2025-08-22
中关村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显著
2025-08-22
中关村引领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启动
2025-08-22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街道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街道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