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下沉式再生水厂正式投用
所属地区:北京-通州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后正式投用,作为区域核心环保基础设施,其通过创新下沉式设计实现处理能力与土地利用效率双提升,地面规划建设生态公园与景观湖,为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力提供重要支撑。
一、新厂投用开启污水治理新阶段。在碧水污水处理厂地下一层操作间,运行管理人员启动切换程序,老厂区进水闸口关闭,污水随即被引入北侧新厂区处理系统。污水依次经过格栅间过滤杂质、生化池微生物降解、沉淀池固液分离、高密池深度净化、膜池精细过滤及紫外消毒渠杀菌等多道工序,最终从出水口涌出的再生水清澈透亮,水质达到北京市地方排放标准,标志着新厂正式进入运行阶段。
二、老厂升级源于城市发展新需求。碧水污水处理厂位于通州区梨园镇砖厂村北,2005年建成投用后,长期承担通州城区84%的污水处理任务,服务范围覆盖周边46平方公里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老厂采用敞开曝气式处理技术,建设初期因选址偏僻,周边无居民聚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周边陆续建成多个大型居民小区,水厂运行中产生的臭气问题逐渐凸显,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升级改造成为改善民生与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下沉式设计破解多重城市治理难题。为减少对居民影响、提升出水水质并增强北京城市副中心污水消纳能力,通州区于2015年启动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新厂采用全封闭下沉式设计,主体结构位于地下两层,通过密封处理实现臭气零排放,同时有效降低设备运行噪音。这一设计使厂区占地面积从323亩大幅缩减至110亩,仅为老厂的三分之一,在提升处理能力的同时,显著节约土地资源,为城市留白增绿创造条件。
四、科学施工保障改造期间处理不间断。升级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污水处理工作未中断。开工前,建设团队在323亩厂区中央构筑围堰,将北侧110亩区域排干污水后建设新厂;老厂则退守南侧213亩土地,同步加装临时治污设施,通过优化处理流程、强化运行管理等措施,确保改造期间污水持续达标排放,保障了区域水环境安全。
五、处理能力提升支撑副中心发展需求。升级改造后,碧水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从10万吨提升至18万吨,处理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水厂日处理污水量约12万吨,尚有6万吨富余量,可满足未来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带来的污水处理需求。产出的高品质再生水将广泛用于玉带河生态补水、工业生产冷却用水及城市道路清扫、绿化灌溉等市政杂用,有效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助力区域水生态环境改善。
六、地面空间打造生态惠民公共空间。下沉式厂区的地面区域规划建设生态公园,总面积达百亩,将于2017年年底前建成。公园内将种植茂盛花木,营造绿色景观,并专门设置体育休闲场地,补充梨园地区体育运动设施不足的问题。公园建设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地,汇聚并吸收地面雨水,利用植物、沙土的自然净化作用处理雨水,实现雨水资源涵养与地下水源补充。同时,刚刚完成历史使命的老厂区目前为一片水面,后续将进行抽干湖水、清淤底泥作业,注入再生水后打造成为景观湖,与生态公园一同免费向市民开放,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碧水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不仅提升了区域污水治理能力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更通过创新设计实现了“地下处理污水、地上造福于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区域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一、新厂投用开启污水治理新阶段。在碧水污水处理厂地下一层操作间,运行管理人员启动切换程序,老厂区进水闸口关闭,污水随即被引入北侧新厂区处理系统。污水依次经过格栅间过滤杂质、生化池微生物降解、沉淀池固液分离、高密池深度净化、膜池精细过滤及紫外消毒渠杀菌等多道工序,最终从出水口涌出的再生水清澈透亮,水质达到北京市地方排放标准,标志着新厂正式进入运行阶段。
二、老厂升级源于城市发展新需求。碧水污水处理厂位于通州区梨园镇砖厂村北,2005年建成投用后,长期承担通州城区84%的污水处理任务,服务范围覆盖周边46平方公里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老厂采用敞开曝气式处理技术,建设初期因选址偏僻,周边无居民聚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周边陆续建成多个大型居民小区,水厂运行中产生的臭气问题逐渐凸显,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升级改造成为改善民生与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下沉式设计破解多重城市治理难题。为减少对居民影响、提升出水水质并增强北京城市副中心污水消纳能力,通州区于2015年启动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新厂采用全封闭下沉式设计,主体结构位于地下两层,通过密封处理实现臭气零排放,同时有效降低设备运行噪音。这一设计使厂区占地面积从323亩大幅缩减至110亩,仅为老厂的三分之一,在提升处理能力的同时,显著节约土地资源,为城市留白增绿创造条件。
四、科学施工保障改造期间处理不间断。升级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污水处理工作未中断。开工前,建设团队在323亩厂区中央构筑围堰,将北侧110亩区域排干污水后建设新厂;老厂则退守南侧213亩土地,同步加装临时治污设施,通过优化处理流程、强化运行管理等措施,确保改造期间污水持续达标排放,保障了区域水环境安全。
五、处理能力提升支撑副中心发展需求。升级改造后,碧水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从10万吨提升至18万吨,处理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水厂日处理污水量约12万吨,尚有6万吨富余量,可满足未来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带来的污水处理需求。产出的高品质再生水将广泛用于玉带河生态补水、工业生产冷却用水及城市道路清扫、绿化灌溉等市政杂用,有效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助力区域水生态环境改善。
六、地面空间打造生态惠民公共空间。下沉式厂区的地面区域规划建设生态公园,总面积达百亩,将于2017年年底前建成。公园内将种植茂盛花木,营造绿色景观,并专门设置体育休闲场地,补充梨园地区体育运动设施不足的问题。公园建设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地,汇聚并吸收地面雨水,利用植物、沙土的自然净化作用处理雨水,实现雨水资源涵养与地下水源补充。同时,刚刚完成历史使命的老厂区目前为一片水面,后续将进行抽干湖水、清淤底泥作业,注入再生水后打造成为景观湖,与生态公园一同免费向市民开放,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碧水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不仅提升了区域污水治理能力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更通过创新设计实现了“地下处理污水、地上造福于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区域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北京通州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通州动产抵押登记破题中小企融资瓶颈
2025-09-01
通州物流基地以优质服务助推税收增长
2025-09-01
电力引擎激活北京副中心发展新动能
2025-09-01
北京城市副中心构建职住平衡新格局
2025-09-01
通州物流基地税收指标实现首季开门红
2025-09-01
通州主题商业街区构筑国际消费新地标
2025-09-01
市委常委深入通州调研基层党建新模式
2025-09-01
北京市副中心构筑绿电出行便捷网络
2025-09-01
通州农产品加工沪销增长显产业链协同效应
2025-08-30
通州于家务乡环境提升工程助力区域新布局
2025-08-30
通武廊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揭牌
2025-08-30
通州副中心联动北三县构筑协同发展示范区
2025-08-30
北京通州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通州区关于开展2025年度科技创新人才资助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2024-12-19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12-19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通州区家园中心规划建设运营的意见(试行)
2024-12-05
通州区关于公示2024年通州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项目拟支持名单的通知
2024-12-05
通州区关于印发《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普及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11-29
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开展2024年通州区创新联合体建设后补助申报的通知
2024-10-10
北京通州区产业园区
-
北京通州绿色食品园区
北京-通州区
-
出版发行物流中心
北京-通州区
-
永顺互联创客孵化器
北京-通州区
-
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
北京-通州区
-
通州高新科技创业园
北京-通州区
-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
北京-通州区
北京通州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通州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