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国家级数据枢纽 五年筑基智慧产业新高地

产业集聚区
所属地区:北京-海淀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0日
北京市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启动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工程,旨在整合多领域数据资源并培育核心技术生态,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项目以体制机制突破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全球创新要素,构建从数据治理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体系。
一、顶层设计构建创新共同体
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载体,北京市政府联动海淀区政府与两所高校建立"四方共建"机制,形成理事会领导下的协同治理架构。该模式突破传统科研机构边界,首次实现政府数据资源、高校科研力量与市场主体需求的无缝对接。管委会负责政策供给与空间规划,双一流高校组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区政府配套设立20亿元专项产业基金,三方合力破解数据孤岛与转化瓶颈。
二、关键技术攻坚路径明确
产业园聚焦四大垂直领域部署实验室集群:交通领域开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平台,支撑智慧交通管理;医疗板块建设隐私计算平台,推进健康档案互联互通;金融方向研发实时风控系统,服务国家金融安全战略;移动互联网领域攻关边缘计算架构,满足低延时场景需求。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现已启动可信数据流通、高性能图计算等七大基础课题。
三、双轮驱动赋能产业生态
创新设立"一体两翼"运营体系:高精尖创新中心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目前已汇聚18位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培养复合型人才。股份制转化中心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头部科技企业参股共建应用场景实验室,重点孵化自动驾驶决策系统、医保智能审核平台等15个产业化项目,预计五年内技术交易额突破百亿元。
四、人才战略破解供给瓶颈
实施"鲲鹏计划"构建三级人才梯队:通过高校定向培养硕士以上专业人才,企业联合实验室培育工程化人才,园区配套提供人才公寓与医疗教育资源。创新推出"数据科学家特聘岗位",面向全球引进顶尖团队,配套千万级科研启动资金。海淀区同步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对数据技术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五、空间载体打造智慧地标
按照"一核多极"布局规划,核心区入驻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园区集成绿色数据中心、技术验证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部署城市级数据训练场域。北部规划扩展区预留千亩产业用地,未来将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五年建设周期分三阶段推进,首期工程已启动智能算力中心建设。
六、制度创新释放数据价值
在全国率先建立"数据要素登记评估体系",开发数据资产凭证管理系统。通过沙盒监管机制试点金融数据融合应用,探索政务数据授权运营新模式。园区设立首席合规官岗位,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创新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数据开发。
当前园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首批32家生态企业已完成入驻。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提速,该产业园将成为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北京海淀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海淀区产业园区

北京海淀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海淀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