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阳区招商】世界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齐聚北京朝阳
2023年7月底,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完成在北京朝阳的工商登记注册,正式落户。这一招商引资成果不仅彰显了北京朝阳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更强化了其作为首都国际金融机构主聚集区的地位,为区域金融市场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作为全球信用评级领域的核心力量,三家机构长期在国际资本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它们通过提供信用评级、市场化基准及数据分析服务,为企业、政府和个人参与全球资本及商品市场活动提供决策参考。三家机构合计占据全球信用评级市场约96%的业务份额,其专业服务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影响。 二、三家机构在评级业务上各有侧重。标准普尔的长期评级体系分为投资级与投机级,前者以信誉度和投资价值为核心评价维度,后者则反映较低信用水平及递增的违约风险。穆迪的评级服务针对不同期限债务,长期评级聚焦一年期以上债务的偿债能力及违约可能性评估,短期评级则主要覆盖一年期以内债务。惠誉作为欧洲控股的评级机构,其长期评级重点衡量主体偿付本外币债务的综合能力。 三、北京朝阳长期以来是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中国的首选地,具备深厚的国际金融资源聚集基础。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均在此扎根。区域内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近七成,在细分领域形成显著聚集效应,全市所有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占全国半数)、所有外资再保险公司(占全国四成)、三分之二的外资法人银行、八成的合资保险公司及七成的国际证券交易所代表处均选择落户朝阳。 四、此次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集中落户,对北京朝阳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服务能级、吸引更多外资机构入驻具有标志性意义。相关部门将持续跟踪服务,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支持,助力机构在区域内稳健发展,推动朝阳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国际金融生态体系。
2025-07-17
-
【朝阳区招商】北京朝阳孙河乡空间治理谱写生态新篇
北京朝阳区孙河乡正通过大规模土地腾退和生态重构,加速城市空间优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未来招商引资创造优质环境条件。此举以大型湿地公园建设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品质提升,展现科学规划引领生态修复的发展路径。 一、专项行动根除城市治理痼疾。近期的一天下午,朝阳区孙河乡上辛堡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建被依法拆除。该区域曾是典型的"三合一"场所,人员混杂、私拉电线、可燃物堆积等问题突出,长期构成重大消防风险。自去年年底开始,该乡借市级疏解整治契机,依法启动区域整治,累计清退租住人口数千人,腾空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类经营场所和仓储空间。此轮行动有效消除了威胁公共安全的顽疾,为后续空间再利用扫除障碍。 二、系统规划释放土地综合效益。整个治理工程覆盖京承高速两侧、沙黄路沿线等关键区域,通过拆除违法建设、清退低端业态与流动人口,实现了大范围土地资源的腾退整合。这种系统性清理不仅解决产业低端、环境脏乱、人口密集等问题,更为土地高质量利用腾出物理空间。工程始终遵循科学规划,坚持分步实施原则,后续将继续推进重点区域剩余空间的清理优化工作,确保整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生态核心打造城市绿色地标。腾退产生的宝贵空间资源,将与前期完成的腾退地块共同纳入城市生态建设项目——沙子营湿地公园。作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温榆河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该湿地建设项目于2015年底启动试点建设,采用建设与疏解同步推进的创新模式。项目建设严格遵循生态修复原则,大面积实施绿化工程,选用本土乔灌木改善区域植被结构,持续提升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功能。其规划面积远超多个城市知名公园,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区域微气候。 四、多维工程修复自然生态环境。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涉及多维度生态功能恢复:水体涵养方面,通过科学塑造水域连通体系增强雨水调蓄与水质净化能力;植被群落构建上,系统种植乡土树种与地被植物,逐步恢复区域植物多样性;生态栖息地营造则重点修复退化水岸带,形成连贯生态廊道。这些技术措施协同作用,逐步使该区域由生态受损状态转变为具有复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绿核。 五、绿色发展契合城市战略目标。该生态项目的推进与北京强化生态涵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目标深度契合。作为城市东北方向的重要绿色空间载体,该项目对于弥补区域生态短板、增强碳汇能力具有战略意义。其建成后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休憩空间,也将在更大尺度上优化城市风道环境,缓解热岛效应,提升空气湿度与洁净度。项目计划于明年年底实现核心功能开放,成为北京平原地区大型绿色基础设施的典范。 六、创新机制实现区域功能跃升。整个区域治理过程体现出综合治理的创新思路——将消除安全风险、疏解低端功能、生态空间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土地整治实现空间资源增值。这一实践为探索城乡结合部地区转型发展路径提供重要示范。伴随生态价值提升与配套环境改善,预计将进一步引导创新业态、研发服务等优质产业要素在区域周边聚集,形成生态资源转换发展动能的有益探索,为促进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新方案。
2025-07-17
-
【朝阳区招商】北京朝阳区多措并举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
北京朝阳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中精准施策,通过强化服务保障、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推动规模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开工率已达近九成,为区域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注入强劲动力。 一、政府精准施策,筑牢复工防疫双防线。北京朝阳区坚持“防疫优先、安全复工”原则,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制定《工业企业复工复产防疫指南》,对企业防疫措施落实、员工健康管理、生产环境消杀等关键环节实施清单化管理。针对重点企业,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安排专人对接,实时掌握企业复工需求,协调解决原材料运输、防疫物资短缺、员工返岗等实际困难。同时,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惠企政策,简化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稳岗补贴等政策支持,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二、企业严抓防控,保障生产有序推进。区内重点工业企业严格落实防疫主体责任,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制定详细防控方案。在员工管理方面,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对到岗员工每日进行体温检测,配备口罩、消毒洗手液、体温计等防护用品;在生产环境方面,对车间、食堂、宿舍等公共区域定期进行全面消杀,设置消毒踩踏箱、消毒毯等设施,推行分时段、分批次用餐制度,减少人员聚集。部分企业还自主创新防疫措施,如引入自动喷手消毒机、搭建喷淋消毒通道,利用智能设备提升防疫效率,确保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三、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在保障自身生产的同时,区内工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医药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优先保障防疫所需药品的生产和配送,确保市场供应稳定;服饰企业迅速调整生产结构,利用现有资源转产民用防护口罩,并投入资金进行医用口罩生产线建设及无菌车间改造,助力缓解防护物资紧张问题。此外,多家企业通过公益基金会、红十字会等平台,向疫情严重地区捐赠防护物资、药品、保暖衣物及善款,以实际行动支援疫情防控一线。 四、复工复产提速,夯实经济发展根基。随着规模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的大面积复工,北京朝阳区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活力。重点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为区域工业产值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稳定的复工态势也优化了区域招商引资环境,增强了企业投资信心,为后续引入优质工业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北京朝阳区将持续优化服务,紧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更多工业企业实现满产达产,促进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2025-07-17
-
【朝阳区招商】北京朝阳区加速金融业开放 打造保险再保险聚集高地
北京朝阳区正以国家金融业扩大开放为契机,通过政策优化与服务升级,全面提升区域金融开放水平,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保险与再保险产业生态。 一、政策解读与产业定位明确。2019年,北京朝阳区举办“北京畅融工程”保险+再保险对外开放专题活动,围绕同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措施中涉及保险与再保险领域的内容进行解读。活动明确朝阳区依托“国际对外开放前沿区”定位,将重点打造“中国再保险中心”和“外资保险机构聚集区”,为区域保险与再保险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区域金融聚集效应显著。作为北京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朝阳区金融机构数量在2019年上半年已达到1626家,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法人总部机构375家,外资金融机构335家。全市范围内的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外资再保险公司均聚集于此,同时集中了八成以上的外资及合资保险公司、超过七成的外资法人银行和国际证券交易所代表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驻华代表处,以及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也均在朝阳区设立机构。 三、多维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朝阳区从三个关键维度为金融机构提供保障:在办公场地方面,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外资金融产业承载空间,为机构入驻提供硬件支持;在人才培育方面,同步推进金融人才奖励支持政策与生活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发展后顾之忧;在属地服务方面,以“服务包”机制为抓手,为驻区重点机构提供管家式精准服务,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四、政策升级强化外资支持。朝阳区在北京市金融监管局指导下,正研究进一步升级区域金融产业政策,将特别加大对外资保险机构的支持力度。其中,对外资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将按照总部机构政策标准给予支持,这一举措将有效吸引更多国际再保险机构在区域设立运营实体,进一步巩固朝阳区作为国际金融机构聚集高地的地位。未来,朝阳区将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市级部门支持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属地服务,加速推进“中国再保险中心”和“外资保险机构聚集区”建设,为外资金融机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
2025-07-17
-
【朝阳区招商】朝阳区与国网北京电力携手共建智慧电网 赋能区域发展
2024年2月,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正式签订关于加强智慧电网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网规划、供电保障、智慧能源体系构建等领域深化合作,为朝阳区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战略签约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需求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国际交往重要窗口,北京市朝阳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是双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朝阳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优化提供有力保障。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长期以来以首善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在服务北京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与朝阳区的深度合作,将进一步强化电力服务与区域发展的协同联动。 二、多维度合作构建智慧能源体系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科学推进地区电网规划建设,结合朝阳区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优化电网结构,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二是全面提升供电服务保障能力,针对重点区域、重要用户制定个性化供电方案,提高故障抢修效率和供电可靠性;三是深入推进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探索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推动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电力系统;四是持续提升电网运行安全水平,完善电力应急保障机制,强化电网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城市电力安全稳定运行。 三、协同发力共促合作落地见效 签约仪式前,双方就深化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方面表示,支持北京市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将持续加大在朝阳区电网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电需求,助力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朝阳区政府方面对电力系统长期以来保障区域城市安全运行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强调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希望双方以协议签订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各项合作内容落地落实,为朝阳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四、智慧电网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此次战略合作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朝阳区电力及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保障能力,为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机构、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提供优质电力服务,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同时,智慧电网的建设将加速朝阳区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构建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智慧能源体系,朝阳区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推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共同探索电力服务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政企协同推进智慧能源建设的示范样板。
2025-07-17
-
【朝阳区招商】北京朝阳区冰雪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群众参与度持续提升
北京朝阳区2016年冰雪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总收入达1.9亿元,同比增长9.6%。全区已形成涵盖雪场、冰场、培训机构等多类型的19家冰雪产业单位,通过招商引资与政策扶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群众参与冰雪运动人次同比增长41%,达69万,冰雪运动氛围日益浓厚。 一、产业规模扩大,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北京朝阳区冰雪产业总收入较2015年增加1364万元,其中冰场收入占比显著,达6366.2万元。产业单位涵盖5个雪场、10个冰场、1个培训机构、1个销售机构、1个制造机构及1个互联网机构,形成从场地运营到培训、销售、制造的全产业链初步布局,为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二、多元活动推动群众参与度提升。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北京朝阳区体育局2016年开展“欢乐冬奥、冰雪家庭”系列活动。其中,“冬奥大讲堂”活动覆盖广泛,包括全区性千人以上规模活动3次及社区、村百人以上小讲堂300次,向群众普及冬奥知识与冰雪运动技能。同时,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前往奥森公园“旱雪”等10家冰场参与“朝阳群众上冰场”冰雪体验课,并开展为期半年的冰雪知识宣传大巡展,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三、青少年冰雪运动基础不断夯实。为培养冰雪运动后备力量,北京朝阳区加强与教育部门对接,2016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学校增设“移动冰场”“旱雪”“滑雪”等课程,扩大青少年冰雪体验覆盖面。支持学校和体育俱乐部开展冰雪主题冬令营,丰富青少年冬季体育活动。同年,组建涵盖滑冰、滑雪和冰球三个大项的青少年运动队,已有运动员208人,为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四、着眼长远发展,储备竞技人才。北京朝阳区体育局明确,将持续加强与学校合作,通过组建冰雪项目集训队,选拔优秀冰雪运动苗子,系统开展训练,为竞技体育储备和输送后备人才。这一举措旨在依托区域冰雪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冰雪运动从群众普及向竞技提升迈进,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2025-07-17
-
北京朝阳区深化“开墙打洞”治理 提升城市环境助力招商引资
北京朝阳区持续推进“开墙打洞”专项治理,通过集中整治违法建设、恢复楼体原貌、优化硬件设施等综合举措,系统改善城市空间环境,为区域招商引资营造整洁有序的发展氛围。2017年,该区计划在城市地区治理不少于1800户相关商户,并推动治理工作向次支路、社区内部及背街小巷延伸,同步启动无“开墙打洞”街道创建。 一、集中整治行动有序开展。2017年2月下旬,北京朝阳区左家庄街道对辖区左北里甲1号、甲2号楼等23户存在“开墙打洞”现象的商户实施集中治理。现场作业中,违法建设的卷帘门、违规牌匾等被逐一拆除,工作人员随后对拆除现场进行清理,并着手恢复被破坏的楼体原貌。此次行动拆除违法建设面积约180平方米,后续还将对墙体开展修缮美化,同步提升周边硬件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二、全区治理规划系统推进。2017年,北京朝阳区在前期治理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墙打洞”专项治理覆盖面,明确全年城市地区治理目标不少于1800户。治理范围从主要道路向次支路、社区内部及背街小巷延伸,实现重点区域与薄弱环节的全覆盖。同时,启动无“开墙打洞”社区和街道创建工作,左家庄、小关、东湖、安贞、奥运村等5个街道被列为首批创建单位,通过示范引领推动治理工作常态化。 三、多街道已率先启动整治。2017年,北京朝阳区多个街道已提前部署并启动“开墙打洞”整治工作。其中,和平街、左家庄、三里屯、酒仙桥、小关、八里庄、亚运村等街道结合辖区实际,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问题,制定专项方案,组织力量开展集中整治,为全区治理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后续创建无“开墙打洞”街道奠定基础。 四、治理行动兼具多重效益。“开墙打洞”专项治理不仅有效消除了建筑结构安全隐患、规范了经营秩序,更通过恢复楼体原貌、修缮美化墙体等措施,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整洁有序的街巷环境有助于增强居民生活满意度,同时为区域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促进城市功能与营商环境的协同优化,实现城市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2025-07-17
-
【朝阳区招商】北京朝阳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成效显著 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北京朝阳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建设以来,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提前完成两轮试点任务,在招商引资、新兴业态培育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一批可复制经验,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一、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改革创新成果丰硕。北京朝阳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自启动建设后,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进两轮共135项试点任务,均实现提前完成。在试点过程中,通过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成功孕育出17类新兴业态和12项创新机制,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包括全国首个跨港通保税超市、首个“可视化为侨服务示范基地”以及戴姆勒亚洲地区唯一的乘用车设计中心等,有效带动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重点领域开放突破,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在跨境消费领域,依托跨港通保税超市的创新模式,跨境保税积分消费体验店实现快速推广。截至相关年份,该模式已在全国复制落地30余家,后续计划进一步扩大布局,其中北京地区将继续新增布点。金融领域开放成效显著,借助试点示范区优势,成功吸引多家中外知名金融机构入驻,包括中信百信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区域金融机构总数及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外资金融机构占全市近七成,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三、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发展支撑更加坚实。为助力服务业扩大开放深化,北京朝阳区自相关年份起着力打造望京国际人才社区,通过创新人才聚集机制,构建国际化人才服务体系。在教育配套方面,已在电子城北区基本确定国际学校规划选址;医疗服务上,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探索国际人才与知名专家签约服务及国际医疗保险落地路径,提供个性化医疗保障;居住保障方面,位于社区核心地段的国际人才公寓已完成选址与设计,计划年内启动建设,为国际人才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 四、示范效应不断凸显,经验推广成效显著。北京朝阳区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形成的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跨境消费、金融开放等领域的创新模式,通过复制推广惠及更多地区,有效促进了全国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提升。同时,试点过程中形成的新兴业态和新机制,为其他地区服务业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进一步凸显了北京朝阳区在服务业扩大开放中的先行先试地位。
2025-07-17
-
【朝阳区招商】朝阳密云深化文旅协作 共促区域资源联动发展
北京朝阳与密云两区持续深化文化旅游结对协作,通过联合举办文旅推介活动、推出特色旅游线路、落实惠民优惠政策等举措,推动区域资源整合与招商引资,为生态涵养区与平原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结对协作机制奠定合作基础。2018年,北京密云区与朝阳区正式建立生态涵养区与平原区结对协作关系,双方聚焦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低收入帮扶、干部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2019年,为进一步深化协作,两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山水田园,画境密云”文化旅游推介会暨首届密云文化旅游季启动仪式,活动在朝阳区举办,两区相关领导参加,旨在通过文旅融合推动区域资源互补与共享。 二、精品线路与惠民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围绕文旅融合发展,密云区结合自身资源特色,推出高端养生度假、生态观光休闲、精致乡村体验、红色历史文化、金秋收获采摘、古镇长城风情、鱼王红酒美食、云蒙山水画境等八大主题,设计多条两日至三日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2019年9月至10月底首届密云文化旅游季期间,市民通过关注密云区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享受多家精选景区门票7折起优惠,多家精品民宿提供9折起折扣,多家星级酒店推出5折起住宿优惠,同时在果园采摘、特色餐饮等方面也可享受相应实惠。 三、多元合作成果与未来规划明晰路径。结对协作以来,两区在多个领域取得阶段性合作成果。其中,潮河体育休闲公园建成投用,园内打造的7公里生态精品赛道为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提供了优质场地;密云水库智能监控项目于2019年启动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将为水库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双方表示,密云区生态资源丰富、文旅特色鲜明,朝阳区市场优势突出、消费潜力巨大,两区文旅资源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广阔。下一步,将重点在产业协同发展、乡村旅游提质、文化交流互鉴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实现互利共赢。 四、跨区域协作拓展合作空间。在2019年举办的推介会活动现场,密云区文化和旅游局分别与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湖北省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签订结对协作框架协议及结对帮扶协议。此次签约进一步拓展了密云与朝阳的协作深度,同时搭建起与河北蔚县、湖北竹溪的跨区域合作桥梁,为三地在文旅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产品共推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2025-07-17
-
【朝阳区招商】北京朝阳区高精尖对接会聚焦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2023年,北京朝阳区高精尖资源对接系列活动——大健康专场在国贸三期举办,活动聚焦精准医疗、创新药物等重点领域,通过资本对接、行业分享等形式促进产业合作,为区域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与高质量发展搭建交流平台。 (一)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近年来,在技术革新、人口结构变化及消费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医疗健康领域成为资本长期布局的重点方向。借助资本赋能,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实现突破,行业整体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北京朝阳区作为创新资源集聚地,将大健康产业纳入高精尖产业发展重点,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等方式,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二)对接活动搭建产业协作平台。本次专场活动中,创投机构从资本视角分析大健康领域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洞察。多家企业围绕精准医疗、医疗数据、消费医疗等垂直赛道进行分享,展示技术创新成果与应用案例。医疗机构代表发布合作需求,探讨行业协同发展路径。新锐企业通过路演形式展示项目进展,促进技术与资本的高效对接。现场嘉宾围绕产业热点、技术瓶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奠定基础。 (三)区域政策持续赋能产业发展。北京朝阳区相关部门表示,将持续关注大健康产业潜力赛道,通过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优化政策服务等举措,助力企业整合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依托区域医疗资源、创新人才等优势,朝阳区正构建“政策+服务+生态”的产业支持体系,推动大健康产业与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深度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周期保障,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