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首批56台纯电公交投运 绿色交通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
所属地区:北京-大兴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兴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新能源产业资源,近期正式投入56台纯电公交车,标志着区域公共交通清洁化转型取得阶段性突破。此次更新涉及4条主干线路,同步淘汰28台燃油车辆,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一、新能源公交规模化应用成效显著
此次投运的纯电公交车由北京新国线客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采用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突破300公里。车辆配备智能温控系统,可适应北方冬季低温环境,快充模式下仅需15分钟即可补充80%电量。新车型较传统燃油车能耗成本降低60%,全生命周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吨。
大兴区交通管理部门透露,当前全区运营的785台公交车中,清洁能源车辆占比已达53%,涵盖液化天然气、氢燃料及纯电动三种技术路线。此次更新的兴50路等线路覆盖黄村西大街、生物医药基地等核心区域,日均服务乘客超3万人次。
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步推进
为保障纯电公交稳定运营,大兴区已建成3座专用充电站,配备120千瓦双枪充电桩42台。充电站采用光伏车棚设计,年发电量可达25万千瓦时。同时,依托智能调度平台实现车辆状态实时监控,充电桩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
区内规划显示,2024年还将建设2座综合能源站,集成充电、换电、加氢功能。现有68条公交线路中将新增7条纯电线路,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计划提升至65%。
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形成
北京新国线客运有限公司作为本土企业,已构建从整车制造到运营维护的完整产业链。其自主研发的电机控制系统获多项技术专利,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2%。公司二期工厂投产后,年产能将突破500台,带动周边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
大兴区通过政策引导,对新能源车辆给予运营补贴,单车年度补助最高达8万元。建立退役电池梯次利用体系,将公交淘汰电池用于储能电站建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四、绿色出行生态持续完善
除公交系统升级外,大兴区同步推进慢行系统建设,新建自行车专用道28公里,优化接驳站点19处。通过手机APP提供实时到站查询、碳积分兑换等服务,新能源公交客流量同比提升22%。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公交电动化改造使线路沿线氮氧化物浓度下降37%,可吸入颗粒物降低24%。下一步,区域将探索"光储充放"一体化模式,利用公交场站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减碳量预计再增1.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