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依托动态数据库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全链条监管
化工产业
制造业
所属地区:北京-大兴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在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市大兴区将招商引资与产业监管同步优化,通过完善企业数据库动态管理机制,构建生产许可证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体系。目前,大兴区已对245家获证企业开展常态化检查,对27家违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以数字化手段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一、构建实时更新的企业数据库基础
大兴区建立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电子档案系统,对接市级许可信息通报平台,实现新发证、变更、注销等数据的自动抓取与分类标注。对于未通过审批或许可证过期的企业,系统触发预警机制,24小时内生成核查任务清单,确保监管无死角。2023年数据显示,该数据库累计更新企业状态信息逾1200条,准确率达98.6%。
二、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监管措施
针对不予许可企业,采取"双现场"工作模式:核查人员实地确认停产情况的同时,送达法律风险告知书,明确禁止生产目录产品的法律后果。对已获证企业则推行"四查一评"机制,通过查原料管控、工艺流程、检验记录、标识标注及开展质量安全评估,督促企业持续符合发证条件。
三、强化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引入移动执法终端实时上传检查数据,建立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画像。对存在抽检不合格记录的企业,系统自动提高检查频次至每季度一次。2022年以来,通过智能分析发现异常数据线索56条,据此查处违法案件19起。
四、深化主体责任落实长效机制
推行"承诺+报告"制度,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每年签署质量安全承诺书,每季度提交自查报告。建立获证企业培训库,2023年组织标准宣贯、技术规范等专题培训8场,覆盖企业管理人员900余人次。对27家受处罚企业开展"回头看"专项督导,整改验收通过率达100%。
五、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网络
与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将许可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在产业园区设置质量服务驿站,提供标准咨询、技术帮扶等前置服务。2024年联合开展的建材、食品相关产品专项整治中,协同处置风险隐患34项。
大兴区通过数据驱动监管创新,将传统巡查转变为智慧防控,形成"源头管控-过程监督-失信惩戒"的闭环管理体系。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监管精准度,更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助力区域产业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