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渠门外新城引擎启动 马圈土地开发激活东城发展脉动

土地
所属地区:北京-东城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北京市东城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广渠门外大街马圈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正式获得市级主管部门核准批复。该项目的落地将成为撬动东城南部区域整体升级的重要支点,通过高水平土地整理与功能重塑,显著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与产业承载能力,为城市功能疏解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一、项目规划锚定城市更新战略目标
马圈地块开发严格遵循北京市关于核心区功能优化提升的总体部署,被纳入东城区重点推进的土地储备与城市更新项目库。项目规划方案经过多轮科学论证与公众意见征询,充分结合区域历史文脉保护与现代发展诉求,旨在解决该区域长期以来存在的土地利用碎片化、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核准文件明确了土地征收补偿、基础设施先行建设及后期市场化运作的程序与标准要求,为依法合规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二、土地一级开发重构核心区空间价值
区别于常规房地产开发,土地一级开发更侧重政府主导下的全域资源整合。该项目将对区域内权属复杂的低效用地进行系统性归集,实施大规模市政基础管网升级与地下空间统筹利用,同步配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这种"七通一平+"模式不仅消除后续开发障碍,更通过预留15%用地用于公益性设施建设,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回馈公共利益,为人口密度合理化提供物理载体支撑。
三、广渠门板块迎来能级跃升机遇
广渠门外大街地处长安街东延长线核心节点,毗邻北京站交通枢纽。随着该项目推进,其历史形成的物流仓储功能将加速转型为现代服务与创新经济集聚区。通过地铁7号线与规划中的市郊铁路站点一体化设计,项目与国贸CBD、通州副中心形成半小时协同发展圈,重塑北京东南部城市功能版图。当前启动的一期工程将优先打通区域微循环路网,为后续高端商务载体导入创造基础条件。
四、破解城市发展痛点实现多重效益
该项目核心价值在于破解首都核心区普遍存在的四组矛盾:其一,通过拆除老旧工业厂房和违建群,彻底消除消防安全隐患近260处;其二,整合零散仓储用地约7公顷释放连片开发空间;其三,新建社区公园及立体绿化带,显著提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其四,配套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与人才公寓,定向承接核心区疏解人才安居需求。初步测算项目整体建成后将创造超过5万个现代化就业岗位。
五、创新机制保障城市运营可持续性
在开发模式上创新采用"专项债券+社会资本合作+土地出让金平衡"的多元资金筹措方案。目前已吸引3家国家级城市投资运营平台参与联合体投标,重点探索全生命周期开发运营管理机制。项目特别设置产业发展绩效条款,要求入驻企业承诺单位面积年产值不低于东城区平均水平的150%,从源头保障区域经济贡献度。相关收益优先用于区域文化遗产修缮与社区服务提升。
六、招商引资格局打开全新维度
本次核准触发广渠门区域价值重估,在东城区招商引资体系中形成磁吸效应。项目载体空间重点布局数字贸易、科技金融、创意设计三大主导产业,配套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国际商务服务平台。依托临铁经济优势打造的智慧商务示范区,已进入跨国企业总部选址考察范围。属地招商部门联动出台专项激励政策,对符合产业导向的全球500强企业给予全周期政务服务保障。
七、区域协同发展实现破局效应
作为东城区"十四五"期间启动的最大规模土地开发项目,其辐射效应已超越区划边界。项目西侧联动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形成文化体育融合带,东向连接朝阳区南磨房创意经济走廊,南北串联天坛文化圈与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市级协调机制已介入跨区域基础设施衔接规划,未来将形成"历史风貌保护-现代商务服务-滨水生态休闲"的特色功能轴线。该项目经验正被纳入北京市核心区存量更新技术导则编制样本。
八、精细化治理树立城市更新标杆
在实施过程中突出"全要素诊断-渐进式更新-智慧化治理"三位一体推进路径。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精准管控173项规划控制指标。引入国际知名城市设计机构开展第五立面专项研究,确保建筑群落与城市天际线和谐共生。项目被住建部门列为既有建筑改造与历史空间活化利用双示范工程,其技术标准规范将推广至全市同类项目应用。工程进度采取"阳光工地"管理模式,市民可通过官方渠道实时查看各节点进展。该项目最终将呈现土地高效利用、环境持续优化、文脉有机传承的现代城市发展范例,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升级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北京东城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东城区产业园区

北京东城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东城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