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措并举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增收

所属地区:北京-延庆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等举措,聚焦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从岗位对接、政策激励、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发力,构建精准帮扶体系,助力困难群体就业增收。
一、搭建专项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岗位精准对接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各区人力社保部门,常态化组织面向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专场招聘洽谈会。通过整合地铁、环卫、公交等城市服务类企业资源,集中发布适配岗位,推动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高效匹配。活动现场同步提供就业政策解读、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报名等“一站式”服务,降低困难群体就业门槛,提升对接成功率。
二、强化政策激励保障,提升岗位吸引力
针对公共服务类岗位,北京市实施专项补贴政策。在环卫保洁、轨道交通安检、公交乘务管理等岗位就业的困难群体劳动者,除享受企业发放的工资及五险一金外,还可获得每月岗位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有效补充家庭收入。这一政策既提高了岗位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也为企业稳定用工提供支持,形成“企业得人力、劳动者得收入”的双赢局面。
三、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
北京市将技能培训作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重要抓手,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点开设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护理等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同时对参加培训的劳动者给予补贴,减轻其经济负担。通过提升技能水平,帮助困难群体从“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拓宽长期增收渠道。
四、实施精准摸排帮扶,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各区人力社保部门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走访,按照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要求,对低收入农户和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实名登记,详细掌握其年龄、技能、就业意愿等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分类提供岗位推荐、创业扶持、政策咨询等服务,并跟踪就业后的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等问题,确保帮扶成果稳定。
五、聚焦重点区域试点,破解增收难题
北京市将农民增收压力较大的区域作为试点,从城市服务类岗位中遴选适宜农村劳动力的岗位类型,定向招用试点区农村劳动力。通过这一模式,既缓解了公共服务岗位招工难问题,又为生态涵养区等区域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通过稳定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有效弥补了部分地区因产业调整导致的收入缺口。
六、推动多方协同联动,扩大帮扶覆盖面
北京市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就业帮扶机制。政府部门负责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和监督落实;企业积极开发适配岗位,履行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发挥贴近基层优势,协助开展信息摸排和政策宣传。同时,加强与用工需求量大的行业协会合作,定期收集岗位信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困难群体精准推送,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就业帮扶工作格局。
七、优化创业扶持环境,拓展增收路径
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困难群体,北京市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场地支持等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并简化贷款申请流程,降低融资门槛。同时,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孵化服务,帮助困难群体通过创业实现自我发展,带动更多人就业增收。
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北京市持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岗位信息、开展远程面试、提供政策查询等服务,打破时空限制,让困难群体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就业资源。线下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为劳动者提供从求职登记到入职跟踪的全流程服务,提升就业服务便捷性和实效性。
通过上述举措,北京市逐步构建起“岗位有供给、政策有支持、技能有提升、服务有保障”的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体系,有效促进了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稳定就业,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北京市将继续深化就业帮扶工作,结合产业发展和劳动力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帮扶政策和服务内容,持续增强困难群体的就业获得感和增收稳定性。

北京延庆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延庆区产业园区

北京延庆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延庆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