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资种企调研聚焦产业升级与政策优化

外商投资 产业升级
所属地区:北京-大兴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北京市种业管理团队深入大兴区外资种苗企业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政企对话,强化种业招商引资成果效能评估,推动国际种业资源与本地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完善行业法规与服务机制提供实践依据。
一、调研背景与目标规划
围绕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北京市近年加速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2024年作为种业振兴深入实施阶段,管理部门启动重点企业走访计划,本次选取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核心外资企业北京世农种苗有限公司(化名),旨在调研跨国种企本土化发展现状,评估国际种质资源引进成效。调研重点涵盖技术研发协同机制、加工流通标准化建设、生物安全风险管控等维度,同步征询企业对《种子法》配套制度优化的实操建议。
二、跨国企业本土化实践观察
该企业作为首批获批在京设立研发中心的外资种业机构,已完成三期生产基地扩建。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展示其构建的"三链融合"体系:
1. 种质创新链:引进超2万份热带抗逆种质资源,建立性状聚合技术平台
2. 数字生产链:加工车间配备光谱分选设备,实现种子健康度AI检测
3. 质量追溯链:启用区块链存证系统,覆盖从亲本繁育到终端销售的137个关键节点
现场考察显示,其库房采用双频射频温控技术,实验室配备第三代基因编辑工作站,产能较2021年提升180%。
三、政策衔接的突破性探索
在法规适配性座谈中,企业结合国际运营经验提出三项制度创新建议:
1. 建立跨境种质资源"负面清单+分级准入"机制
2. 制定基因编辑作物环境释放评估地方标准
3. 试点种业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制度
调研团队同步了解到,企业正在申报国家农作物品种测试站,其粳稻耐旱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较常规品种节水31%。
四、行业管理机制的优化路径
针对调研发现的关键问题,管理部门形成专项改进方案:
1. 监管创新:将试点"研产分离"监管模式,允许企业研发中心采用国际标准
2. 服务升级:在大兴区设立种业进出口综合服务窗口
3. 标准衔接:启动蔬菜种子加工包装规格与ISO国际标准对标工程
相关措施被纳入北京市种业条例修订草案,计划2025年形成示范性管理规范。
五、产业协同的战略价值
本次调研验证了外资种企在种业振兴中的特殊作用:该企业带动北京12家合作社建立制种基地,其开发的耐储番茄品种实现采后损耗率降低至9%,推动北京精品蔬菜出口额年增长27%。大兴区种子管理站据此制定外资种企服务清单,重点解决种质材料跨境中转、研发设备进口关税等瓶颈问题。
六、长效机制建设展望
依托调研成果,北京市计划构建"双循环"种业服务网络:对内建立京津冀种业资源共享平台,对外开通"一带一路"种业技术转移通道。同时在大兴区规划建设国际种业创新园,配套设立种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此次政企对话形成的7项政策建议,已被纳入全国人大《种子法》实施情况调研报告附件材料。

北京大兴区产业园区

北京大兴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大兴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