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关于印发通州区“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实施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0日
有效性:有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机构: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通州区“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实施方案(2017—2019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3月16日通州区“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实施方案(2017—2019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京发〔2014〕16号)要求编制本方案,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产出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完善灌溉基础设施、创新管护模式与实行计量收费机制为手段,不断提升农业节水技术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通州区“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工作。一、基本原则坚持节水优先。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充分发挥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引导作用,切实把地下水管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把再生水用起来。坚持量水发展。推进通州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水源保护区退出高耗水作物种植。实施以供定需、取水许可、总量控制、限额管理,全面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水务支撑条件相协调,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坚持建管一体。“两田一园”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行“谁建设谁运营”的一体化管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使用的各种材料、设备,必须经过质监部门认定。坚持科技引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专家领衔,科学规划,系统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用水管理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坚持机制创新。强化各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设施全覆盖的监督考核机制,创新建设、管理、运维投融资机制,完善基层水务管理机制。二、实施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通州区“两田一园”内,新增和更新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合计16.12万亩。建设1处高效节水示范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建立通州区现代化的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管理、运营体系。三、发展目标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以落实节水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形成符合通州区特点的农业高效节水推进方式,建立农业高效节水建、管、用长效机制,确保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持久性发挥效益。到2019年底,全区实现农业高效节水“三个”全覆盖:一是“两田一园”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全覆盖;二是“两田一园”农田灌溉用水实施限额管理、计量收费全覆盖;三是“两田一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现建管一体化全覆盖。全区“两田一园”灌溉用新水总量控制在0.50亿立方米左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5以上。四、主要任务围绕通州区农业发展实际,积极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按照“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的发展思路,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以及“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机制创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及农艺节水措施的推广工作。(一)细定地量水发展、以水定地,严格用水限额管理,每年将用水指标落实到区、乡镇、村。粮田、菜田、果园要落到每一村庄、每一地块,并与基本农田地块进行衔接。灌溉粮田、露地菜田每年亩均用水量不超过200立方米,设施菜田每年亩均用水量不超过500立方米,鲜果果园每年亩均用水量不超过100立方米。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水源保护区内不新增用水量,不新发展菜田,以发展雨养农业,生态田为主,逐步退出高耗水作物种植。“两田一园”以外耕地原则发展雨养农业,实行生态修复。(二)严管井严控机井数量。严禁新增农用机井数量。如需更新机井,要经过技术论证,更新一眼,封填一眼。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水源保护区严控更新机井。暂时不用的农用机井封存,废弃农用机井全部封填。严格用途管控。“两田一园”之内机井取水只用于农业灌溉,不得作为其他用途,非“两田一园”的机井明确取水用途,纳入计划用水管理。严格水量管理。对正在使用的灌溉机井按照控制地块种植结构和限额标准逐一核定取水总量。平原百万亩造林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洪水,还需取用水的机井,按照取水用途申请取水许可和用水指标。强化水务所对农业灌溉机井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严格计量管理。“两田一园”范围内实现用水计量设施全覆盖,做好计量设施和水资源管理平台的运行和维护,建立农业用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地块图斑化、机井矢量化,实施用水月统月报制度。(三)上设施“两田一园”内因地制宜地建设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工程建设要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提质增效、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经营等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与集蓄雨洪、农艺措施相结合。粮田规模经营地块或集中连片适合同种灌溉形式50亩以上的地块,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露地菜田、果树规模经营地块或集中连片适合同种灌溉形式30亩以上的地块,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农业地块全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两田一园”内其他地块发展雨养农业或生态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更新机井2361眼(含原井封填),建设井房2012间、封填机井121眼、更新配套水泵2361套、安装施肥过滤设备2361套、修建输水主管道1100千米,总体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70万亩(包括0.35万亩的花卉和4.4万亩苗圃),更新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2万亩。4.4万亩苗圃结合农村分布式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优先使用再生水或雨洪水灌溉,对灌溉设施更新改造。结合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在通州区于家务建设1处高效节水示范区,示范区开展农业高效节水设备研发工作、技术攻关、技术集成、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灌溉试验、系数监测、节水效果监测评价等工作,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与现代化提供支撑。(四)增农艺设施农业中推广地膜覆盖、雨水集蓄、防草布、生物防治、水肥一体化、测土施肥等农艺技术;果园中推广果园生草、园艺地布、枝条粉碎还园、雨水集蓄、化控节水、蓄水保墒等农艺技术;大田中推广抗旱品种、桔秆还田、免耕播种等农艺技术。控制农业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五)统收费建立健全农业用水收费机制。农业灌溉用水超出限额部分,实行加价收费,并按照有关规定征收水资源费,通过经济杠杆减少大水漫灌现象。区政府负责制定本辖区内农业水价。收取的水费主要用于缴纳动力费、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维护、节水奖励等农业节水工作。(六)节有奖建立市、区两级节水考核奖励制度。市级每年对各区农业节水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年度建设任务执行、计量收费、用水月统月报等指标,根据考核结果,由市级财政向各区兑现节水奖励。区政府制定用水户节水奖励政策,在发放奖励资金前要进行公示。五、工作机制(一)创新工程建设运营管护机制推行PPP模式:区政府授权区水务局作为PPP实施机构,对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权利,区水务局通过招标选定社会资本方,社会资本方与政府平台公司签订项目合资协议,共同成立PPP项目公司(SPV)。区水务局与PPP项目公司签订PPP项目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授权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的各项经营权利。公司设立董事会,政府委派或推荐人员在其中担任董事,行使表决和监督权利。项目公司在合作期内负责“两田一园”范围内节水工程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任务,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工程的建管一体化。合作期满后,将项目设施完好无偿地移交至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机构。(二)建立项目审查机制项目审批前,由区政府建立专家与用水户参与的项目审查机制,对项目的图斑是否在“两田一园”内、农用机井是否实现严管井进行审核;对种植结构的稳定性和是否规模化进行审核;对从机井到田间灌溉系统的科学性、灌溉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审核;对运行管护机制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等进行审核。(三)建立智能灌溉水务系统通过建立智能灌溉水务系统,根据工程建设区域的具体情况(天气、作物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墒情、井出水量等)选择不同的灌溉模式,满足高效农业、精准农业中对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的需求,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并实现灌溉过程的自动化。六、建设工程(一)建设要求“两田一园”内因地制宜地建设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工程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提质增效、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经营等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与集蓄雨洪、农艺措施相结合。“两田一园”中新建及更换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应满足《“两田一园”高效节水设施建设技术模式》中骨干基础设施、田间节水设施建设技术模式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二)建设任务根据区农委、区园林绿化局提供的“两田一园”图斑,总面积为184995亩的地块,包含粮田69853亩,菜田(含露地蔬菜和设施)72890亩,果园面积42252亩。经过实地调查、筛选,“两田一园”现有图斑中可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面积为113670亩,其中粮田28522亩,菜田(含露地蔬菜和设施)44200亩,果园40948亩。根据区园林绿化局提供的资料,通州区“两田一园”范围外有0.35万亩花卉和4.4万亩苗圃需要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因此,通州区“两田一园含苗圃”共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6.12万亩。主要工程量及田间节水灌溉面积见表51、表52。表51“两田一园”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主要工程量表系统首部部分更新机井(眼)封填机井井房(间)更新水泵(台)施肥装置(套)过滤设备(套)主管道(千米)智能计量设备(套)智能灌溉水务平台(项)2361121201223612361236111007511表52田间节水灌溉面积(万亩)粮田喷灌菜田微灌果树微灌苗圃微灌花卉微灌新增改善新增改善新增改善新增新增合计2.430.423.620.82.891.204.400.3516.12七、运行维护农业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维护包括对机井、水泵、井房、配电、施肥装置、过滤装置、计量设施、输水管道等骨干基础设施和田间首部设施、田间灌溉设施等田间节水设施的日常巡视检查、设备维护、养护及更新改造等。设施运行维护标准应满足《“两田一园”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维护标准》中提出的喷灌工程、微灌工程和主要设备规定的使用寿命、维护内容、维护标准、维护方式、维护人员、维护确认等六方面的要求,见表53,确保设施在使用寿命年限内正常发挥效益。表53节水灌溉设施使用年限表序号项目使用寿命(年)规范1机井钢管20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2井房153水泵潜水电泵84喷灌机与首部大、中型喷灌机15DB11T5562008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2361999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5轻、小型喷灌机106施肥装置57过滤器58主干输水管硬聚氯乙烯(PVCU)管209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2010田间灌溉设施薄壁铝管1511金属喷头512滴灌带313微喷带314计量器具6计量设备要求八、田间工程建设主要技术模式(一)果树技术模式选择时充分考虑和尊重当地农户意愿,对于行间距较大的果园,采用小管出流的灌溉方式,其它果树地块采用滴灌灌溉形式。(二)蔬菜结合调研基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对密植蔬菜采用微喷带的灌溉方式,对株行距明显或植株较高的蔬菜,采用滴灌的方式。(三)粮田主要采用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喷灌技术模式。(四)露地花卉露地花卉根据花卉种类不同、用户需求的不同以及种植株行距的不同采用地插微喷、滴灌技术模式。(五)苗圃苗圃采用微灌技术模式,主要采用小管出流和滴灌技术模式。九、实施安排(一)骨干基础设施投资政策骨干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机井、水泵、变频配电、计量设施、施肥装置、过滤装置、井房、输水管道等。按照现行投资政策,通州区属于城市发展新区,建设资金市级按照70%的投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30%由区里自筹。(二)田间节水设施投资政策田间节水设施包括田间首部设施和田间灌溉设施,市级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予以支持,按照“先建后补”模式,根据验收决算结果发放田间节水设施建设补贴,市、区承担比例为1:1。(三)运行维护投资政策区水务联合财政、发改等部门制定对各乡镇农业高效节水设施运行维护的考核机制,本区按照每亩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建立运行维护资金,其中市级通过转移支付每亩每年补助25元,其余由区级筹措。十、投资估算(一)工程建设估算,总投资13.39亿元,20182019年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维护费用为2185万元按照投资政策,市级投资8.207亿元,其中骨干基础设施建设4.639亿元,田间节水设施建设2.626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含基本预备费)投资1.134亿元,运行维护投资538万元;区级投资5.402亿元,其中骨干基础设施建设1.883亿元,田间节水设施建设2.626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含基本预备费)投资7282万元,运行维护投资1647万元。通州区20172019年“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实施方案工程投资估算表项目单位数量总价(万元)一、骨干基础设施1更新机井(包含原井封填)眼2361354152封填机井眼1213633井房座201280484更新水泵台236159035施肥装置套236128336过滤设备套236123617主管道km110049508智能计量设施套7519019智慧灌溉水务系统项12000合计62774二、田间高效节灌设施1粮田喷灌新增万亩2.439000改善万亩0.42840小计9839.882菜田微灌新增万亩3.6213756改善万亩0.801600小计15356.003果树微灌新增万亩2.898684改善万亩1.202160小计10844.404花卉微灌新增万亩0.358755苗圃微灌新增万亩4.40110006自动控制田间工程万亩2.004600合计52515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建设单位管理费1070.332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1594.43(1)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211.20(2)前期工作工程勘察费1383.233勘察设计费3777.60(1)勘察费1936.19(2)设计费1841.414建设工程监理费1522.185招标代理服务费305.72(1)工程招标代理服务费77.08(2)监理招标代理服务费8.26(3)勘察招标代理服务费9.29(4)设计招标代理服务费9.05(5)工程量清单(含招标控制价)编制费202.046竣工图编制费147.317水影响评价费160.008扬尘排污费122.19合计8699.76四、基本预备费(8%)9919.12工程总投资133908.06(二)年度安排项目计划期为2018~2019年。按照年度计划,具体安排如下:2018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42万亩(新建3万亩),工程建设投资4.808亿元,运行维护投资550万元。其中,市级支持2.908亿元,区级自筹1.955亿元。2019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0.7万亩(以细化图斑为准)。工程建设投资8.582亿元,运行维护投资1635万元。其中,市级支持5.299亿元,区级自筹3.447亿元。通州区高效节水市区两级投资分年度估算表年份总投资(万元)市级区级合计20182908219553486352019529933446687459合计8207554019136093十一、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成立由王岩石副区长为组长,成员由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农委、区水务局、区农业局、区园林绿化局、通州国土分局、市规划委通州分局及各乡镇政府、PPP公司组成的通州区“两田一园”高效节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负责计划安排、组织管理、检查指导等工作。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按照“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原则,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各部门积极与上级部门进行联系对接,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农业高效节水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考核,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资金、技术的集成,推动全区农业高效节水工作顺利实施。(二)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建立农业高效节水监督考核制度。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单位采取不定期检查、抽查、各乡镇互查或委托第三方检查等方式,对各乡镇农业高效节水工作进展情况、成效进行督查、考核。各乡镇应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及完成标准,区级相关部门将农业节水纳入区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绩效考核,建立督查机制,加强对年度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并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重点考核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年度建设任务执行、计量收费、用水月统月报等指标,并将督查考核情况及时反馈各乡镇。(三)夯实基础,强化支撑按照以水定地的原则,调整农业生产空间布局、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严格用水限额管理,将用水指标落实到区、乡镇、村;利用3s技术优先把“两田一园”地块及其水利设施上图入库,实现“两田一园”地块图斑化管理;按限额标准逐井核算用水量、计量收费等基础工作落实到位,做到严控机井数量、严格水量管理、严格计量管理;按照精干、高效、专业的原则,推进水务站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水务站的公益性职能;加强管水员队伍能力建设,完善管水员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任务,由兼职转为专职,确保服务、巡查全覆盖;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协作,强化专家领衔,完善科技支撑,服务到田间地头。(四)加强培训,广泛宣传加强各级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对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基层水务所技术骨干与管水员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高效节水灌溉政策、要求及益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体系、高效节水设施运行维护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等,提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加强节水政策宣传解读、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广泛交流节水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增强社会公众对高效农业节水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节水灌溉设备使用的能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节水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