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企业优惠政策

北京通州区产业园区

北京通州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通州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二五”时期教育布局规划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9日 有效性:有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机构:现将《通州区“十二五”时期教育布局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二○一二年二月二日通州区“十二五”时期教育布局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区严格按照《通州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布局结构调整规划》,紧密结合小学达标工程、初中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和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采取资源整合,新建、改扩建学校,调整办学层次,结合小区开发配套建设教育设施等措施,积极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与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满足新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我区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未来五年,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给我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进一步打造与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国际新城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根据《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规划。一、教育发展现状目前,全区共有中学43所,其中:公办中学34所,民办中学9所;小学85所,其中:公办小学77所,民办及其他部门办小学8所;幼儿园7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2所,民办幼儿园27所,集体及其他部门办幼儿园35所;职业高中4所,其中:公办职业高中2所,民办职业高中2所。全区高中在校生12311名,其中:公办高中在校生10697名,民办高中在校生1614名;初中在校生18283名,其中:公办初中在校生17181名,民办初中在校生1102名;小学在校生47912名,其中:公办小学在校生37717名,民办及其他部门办小学在校生10195名;幼儿园在园幼儿12548名,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3592名,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6650名,集体及其他部门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306名;职业高中在校生1707名,其中:公办职业高中在校生709名,民办职业高中在校生998名。全区另有自办中小学7所,在校生2487名;自办幼儿园254所,在园幼儿16837名。二、教育布局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设施总量不足。“八五”至“十五”期间,我区教育设施建设步伐缓慢,尤其是老城区仅新建了玉桥小学、玉桥中学和运河中学三所中小学。“十一五”以来,我区虽然结合城乡建设建成了几所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教育设施,但与未来人口发展相比,与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定位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教育设施总量严重不足。自2003年起,我区户籍出生人口逐年缓步增长,而常住人口增长迅速。“十二五”末,我区规划常住人口将达到145万人。据预测,2015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达到9.2万人(2020年预计将达到12万人),其中:小学生在校生将达到6.1万人,初中在校生将达到3.1万人。小学总规模将达到1743个教学班,比目前多389个教学班;初中总规模将达到886个教学班,比目前多350个教学班。“十二五”时期,我区需要新建、改扩建31所小学和18所初中才能满足需求。学前教育方面,我区近年来出生人口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0年我区本市户籍出生儿童数为6022人,较2006年本市户籍出生儿童数4467人增加1555人(数据来源于区人口计生委),增幅为34.8%。预计“十二五”末,本市户籍出生儿童数将增加到近7000人,考虑到流动人口,每年出生儿童数将增加到1.2万余人,全区学前教育设施需要约3.6万个学位才能满足需求。目前全区学前教育设施总容量为1.3万个学位,需要增加2.3万个学位,需要新建、改扩建74所幼儿园才能满足入园需求。(二)部分区域教育设施布局依然不合理。由于历史形成和城区改造建设中新建学校没有同步进行、人口增速较快等原因,城镇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布点少、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通州新城155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中小学生4.8万名,其余乡镇地区有中小学生3.3万名,城镇地区人口多,教育资源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如通惠河以北地区仅有北关中学一所初中校,且规模小、质量偏低。再有,东关地区目前无初中校,适龄儿童少年需要到比较远的四中和玉桥中学就读,给学生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加重了老城区交通压力。再如,运河西大街两侧居住区较为密集,虽然区教委通过新建史家小学分校、扩大部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规模、增开运河中学初中部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学压力,但该地区人口增速明显,教育缺口仍然较大。另外,城区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不足,目前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仅为13.1平方米,与市颁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均20平方米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扩大校园面积。农村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流动人口较多,如马驹桥镇、永顺镇、梨园镇、张家湾镇、台湖镇等,教育设施数量相对不足,存在入学难、入学远等问题。(三)教育发展水平仍不均衡。在政府财政投入、学校师资配备、学校设施设备等方面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依然存在差异,农村一些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较差,与办学条件标准存在差距。如新建的台湖学校、育才分校在全市农村学校里都属于一流水平,而永顺镇中心小学等农村学校还是早期建设的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再有,漷县镇现有镇村办幼儿园15所,而个别乡镇和新城的某些街区目前仍没有一所幼儿园。再如,我区11个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均已完成设立并有8所通过市级示范校验收,但城区内四个街道还没有社区教育学校。(四)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尚待发挥。近年来,我区积极吸引市区名校到我区举办分校,先后成功举办了北京二中通州分校、北京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为我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与现代化国际新城的要求相比,在数量方面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区内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还不足以全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教育布局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抓“集中力量,聚焦通州”重大机遇,坚持高标准、前瞻性、可持续性的原则,落实科教兴区战略,优先发展教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扩充教育规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一批名园、名校建设,打造与现代化国际新城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国际新城教育现代化水平。四、教育布局规划总体目标及原则打造政府主导、结构合理、多元并举、均衡协调、开放灵活的现代化国际新城教育体系,实现公平教育、优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的目标,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教育布局规划要坚持优先发展、公平发展、协调发展、优质发展、创新发展的原则,坚持五个“结合”,即:教育布局规划与现代化国际新城规划相结合;与新建改建学校相结合;与改造薄弱学校相结合;与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相结合;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相结合。五、教育布局规划基本目标根据未来人口变化,进一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努力构建与现代化国际新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显著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升国际教育水平,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依法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到“十二五”末,充分满足常住人口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需求,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水平、多样化的高中教育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水平进一步提高;一类本科高校数量增加。六、教育布局规划具体任务(一)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随新城和乡镇建设合并部分中小学,实现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二)结合新城、乡镇开发建设和人口发展变化,依照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统筹考虑校舍安全工程,新建芙蓉小学、杨坨规划小学等19所小学;新建半壁店学校、北京五中通州校区等12所中学;改扩建或选址(原址)新建东关小学、南关小学等12所小学;原址改扩建或选址(原址)新建三中、西集中学等6所中学。不断扩充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满足人口增长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三)加大学前教育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扩充招生规模,农村地区新建或改扩建12所乡镇幼儿园,建成1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分园,接管9所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通州新城规划范围内新建5所幼儿园,接管29所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进一步解决入园难问题。(四)优先预留教育用地,积极推进我区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格审核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建设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筑设计方案,督促房地产项目开发单位完成配套建设教育设施任务,及时验收、接管已建成的配套教育设施。(五)充分利用新城新建的高标准教育设施,积极引进市区名校到我区举办分校,创办我区名校、名校分校或附属学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对引进名校扶持政策的研究,建立人才流动合理机制,加强对名校办分校管理。在发挥潞河中学、中加学校等学校国际教育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启动通州新城国际学校建设,有力提升我区教育的品质和地位,满足现代化国际新城对教育的需求。(六)完成北京新城职业学校建设,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完善乡镇成人学校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企业职工和农民就业培训、实用技术与文化培训;启动区社区教育学院及街道社区教育机构建设,实现信息和知识传播网络化,建立开放互动的学习制度,初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通州。(七)按照适度的原则,积极引进高等院校,使全区高等教育数量、规模、品质稳步提升,力争再引进2至3所一类本科院校。七、教育布局规划措施保障(一)加强宣传,统筹协作,为教育布局规划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的宣传力度,营造全区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做到全民关心教育,关注教育布局规划,促进教育布局规划实施。区政府统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设置规划的制定、调整,领导各部门、乡镇(街道)履行职责,落实教育规划,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教育。区教委为建设主体承担城镇地区规划学校、幼儿园的建设(除小区配套)以及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修缮和设备配备工作,各乡镇承担辖区内各类教育设施的建设任务。区政府各部门和各乡镇政府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积极协作,严格执行教育布局规划,保障教育用地、新增教师和建设资金的落实,共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为教育布局规划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需要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扩大校园面积,并为其配备教学设备,资金需求巨大。“十二五”时期,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新增教育用地约2700亩(被合并中小学腾退教育用地157亩),建设所需资金约为46亿元。为保证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顺利实施,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筹措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需资金。(三)创新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为教育布局规划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办学体制,实施“名校入区”、“联合办学”、“集团办学”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战略,形成以公办为主,多种办学体制并存,开放灵活的教育格局。创新教育管理体制,逐步转变目前“一级办学,两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一级办学,一级管理”。整合教育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缩短管理链条,加大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力度,在城乡结合部将具备条件的学校归口区级管理。加强对教育布局规划的督导工作,开展督政工作,注重过程督导,保障教育布局规划的实施。八、教育布局规划各部门工作职责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将教育设施建设计划纳入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争取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市规划委通州分局:负责将教育布局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对建设项目出具规划意见书和进行规划许可,审定开发项目配套教育设施的类型和规模。通州国土分局:负责将教育布局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每个住宅项目都配套幼儿园,划拨教育用地。区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教育设施项目建设的协调、调度和监管以及征收拆迁的协调工作,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管理,审批施工手续,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监管,以及开发项目配套教育设施交付使用的协调工作。区新城中心区管委:协调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落实新城开发建设中教育设施建设的有关工作,并负责监督检查。区财政局:负责拨付学校建设所需资金和教育经费。区人力社保局:负责师资配备和人才引进工作。区编办:负责审批公办学校的法人资格,按学校规模核定人员编制。区教委:负责制定“十二五”时期教育布局规划,接管开发项目配套教育设施,完成区政府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并指导乡镇政府做好教育设施的布局建设。区地震局:负责管理教育设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区水务局:负责教育设施建设工程的供水、排水审批和监管工作。区环保局:负责审批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教育设施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各类教育设施的布局建设和教育管理工作。

北京通州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