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密云区招商】密云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营商环境再升级激发市场活力
密云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营商环境再升级激发市场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密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贯彻落实,在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多项改革举措,实现登记注册 “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在登记注册便利化方面,升级后的业务平台实现 “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办事人员通过自助服务区电脑提交材料,系统自动校验信息,审批通过后可当场领取营业执照,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 1 小时内。例如,某科技企业上午提交资料,下午即领取执照,较以往缩短 3 个工作日。截至 2022 年 6 月,全区通过新平台办理登记注册业务 2100 笔,群众满意度达 99%。 《条例》创设的歇业备案制度成为亮点。密云区允许市场主体因疫情等原因适度 “休眠”,企业可通过线上提交歇业申请,保留主体资格,歇业期间免予年报、税费零申报。某旅游企业因疫情影响申请歇业,成功保留品牌和团队,待市场复苏后迅速恢复经营。截至目前,全区已有 23 家企业办理歇业备案,涉及就业人员 500 余人。 为确保政策落地,密云区开展 “政策解读进园区” 活动,组织 20 场培训,惠及企业 3000 余家次。同时,建立 “企业开办服务包”,包含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等 “大礼包”,新办企业可免费领取,上半年为企业节省成本超 50 万元。在市场监管方面,推行 “双随机一公开”+ 信用监管模式,对守信企业减少抽查频次,对失信企业加大惩戒力度,上半年公示失信信息 120 条,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数据显示,《条例》实施以来,密云区新增市场主体 1800 家,同比增长 25%,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提升至 30%。未来,密云区将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 “一业一证” 等更多便利化措施,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突破 4000 家,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2022-03-16
-
【2022年密云区招商】密云区 “四个抓” 力促一季度经济 “开门红” 高精尖产业成增长引擎
密云区 “四个抓” 力促一季度经济 “开门红” 高精尖产业成增长引擎 密云区围绕 “稳增长、促升级” 目标,通过 “四个抓” 举措推动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好局,工业经济、高精尖产业、企业转型等领域成效显著。 在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方面,密云区将指标任务分解至中关村密云园和相关镇,建立 “月监测、季调度、定期通报” 机制。对规上工业企业实施 “一企一策”,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因疫情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区经信局协调区内替代供应商,保障生产连续,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 12%。数据显示,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 个百分点。 高精尖产业成为增长主力。密云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年产值 1000 万元以上中小企业实施 “小升规” 培育,上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8 家。在谈的复星药业现代化中心建设等 16 个高精尖项目,总投资超 50 亿元,涵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其中,某锂电池研发项目落地后,预计年产能 5GWh,带动就业超千人,成为新能源产业新增长点。 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密云区开展智能制造诊断评估,邀请专业机构为 30 家制造业企业 “把脉”,提出技改建议 200 余条。某机械加工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 35%,单位能耗降低 18%,成功入选市级绿色工厂。同时,推动绿色制造体系认证,上半年新增市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2 家,全区绿色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 28%。 此外,密云区加强项目库管理,建立 “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 滚动机制。一季度新开工项目 12 个,包括某智能设备生产基地等,总投资 25 亿元;竣工项目 8 个,新增产值超 10 亿元。区经信局负责人表示,通过 “四个抓”,密云区正逐步构建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崛起” 并行的格局,预计上半年 GDP 增长 6.5%,为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2-03-16
-
【2022年密云区招商】密云区践行 “两山理论” 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
密云区践行 “两山理论” 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 作为首都重要水源保护地和生态屏障,北京市密云区始终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通过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等举措,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文旅产业成为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密云区先后荣获全国 “网民最喜欢的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 等称号,依托密云水库、古北水镇等生态人文资源,打造 “山水大观・休闲密云” 品牌。古北水镇将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年接待游客超 300 万人次,带动周边 20 个村庄发展民宿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 40%。2021 年,全区旅游收入突破 120 亿元,同比增长 25%,文旅产业对 GDP 贡献率达 15%。 在生态保护方面,密云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程,水库水质稳定在 Ⅱ 类标准以上,水资源战略储备功能进一步提升。同时,巩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 创建成果,森林覆盖率达 65.06%,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 85%,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产业升级聚焦 “科学 + 生态”。密云区主动对接怀柔科学城建设,规划建设怀柔科学城东区,重点发展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2021 年,引进中关村密云园科技企业 23 家,其中生物医药企业占比超 30%。同时,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培育 “密云水库鱼”“燕山板栗” 等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 35%,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居全市首位。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撑。京沈高铁密云站开通后,实现 35 分钟直达北京中心城区,带动高铁商务区规划建设,吸引文旅综合体、健康养老等项目落地,预计年新增就业超 5000 人。此外,密云区推出 “绿色出行” 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 40%,公共交通分担率提升至 65%,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未来,密云区将依托怀柔科学城东区 “神来之笔” 引擎作用,打造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计划到 2025 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 200 家,文旅产业收入占 GDP 比重提升至 20%,成为首都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的典范。
2022-01-26
-
【2022年密云区招商】密云区对接市级科普资源 构建 “大科普” 工作格局
密云区对接市级科普资源 构建 “大科普” 工作格局 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密云区科委近期带队赴市科协、北京科学中心调研座谈,围绕借助市级资源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展开深入交流,着力构建 “部门联席、区域联动、专家指导、社会参与” 的科普工作机制。 密云区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作用,计划与市级单位在科普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等方面深化合作。例如,引入北京科学中心的 “移动科学馆” 资源,在密云科技馆设立常设展区,预计年接待观众超 10 万人次。同时,邀请市级科普专家组建 “密云科普智库”,为农业科技、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技术指导,2022 年上半年已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12 场,惠及农户 500 余人次。 在科普活动创新方面,密云区将结合生态优势,打造 “生态 + 科普” 特色品牌。依托密云水库、黑龙潭等生态资源,开发 “水源保护科普之旅” 线路,设置水质监测体验、生物多样性讲解等环节,预计年吸引游客超 20 万人次。同时,举办 “密云生态科普论坛”,邀请院士专家探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2022 年计划举办 3 场,推动形成 “生态保护 — 科普教育 — 产业发展” 的良性循环。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密云区科技馆启动升级改造,引入 VR/AR 技术、互动展品等,预计 2023 年重新开放后,展教面积扩大至 5000 平方米,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科普重要阵地。此外,在镇街、社区建设 20 个科普 e 站,配备智能科普终端设备,实时推送科普资讯、举办线上讲座,2022 年上半年已开展活动 40 场,覆盖人群超 2 万人次。 密云区科委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接市级资源,密云区将弥补科普资源短板,提升科普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目标到 2025 年,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提升至 18%,建成市级科普基地 5 家,形成具有密云特色的科普生态,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022-01-05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