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丰共建产业园:农民家门口的产业工人转型之路

所属地区:北京-怀柔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5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怀柔区与丰宁满族自治县通过深度共建怀丰产业园,有效探索了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实现了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园区建设成为两地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成功吸引怀柔区多家企业落地丰宁,不仅优化了怀柔区产业布局,更显著带动了丰宁本地劳动力,尤其是原以务农或外出务工为主的农民群体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技能提升和身份转变。
一、从对口帮扶到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升级
怀柔区与丰宁满族自治县在特定年份签署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对口帮扶协议,确立了全方位合作关系。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认识到产业合作是促进丰宁内生发展的核心动力。特定年份,依托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及怀柔区打造三大功能区(怀柔科学城、国际会都、中国影都)带来的产业调整契机,两地将合作重点放在共建产业承载平台上。怀丰产业园应运而生,成为承载怀柔区符合政策要求外迁制造业项目的重要载体。这一合作模式,从早期的资金、人才帮扶为主,升级为产业深度协作,旨在通过产业转移与承接,激发丰宁发展潜能,变“输血”为“造血”。
二、怀丰产业园的精准规划与功能区划布局
怀丰产业园并非简单建设通用厂房,而是经过科学规划的功能分区明确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园区位于丰宁经济开发区“一心三翼”布局的西翼核心位置,规划总面积达3.5平方公里。其核心布局聚焦于三大重点区域:
非首都功能疏解区: 主要承接从怀柔区转移出来,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要求、具备市场活力的制造类企业。此区域是现阶段建设发展的重点。已有多家完成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的企业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
科技成果转化区: 旨在依托怀柔科学城的科研资源优势,探索科技成果在丰宁实现产业化落地的可能性,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并培育新动能。
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区: 立足丰宁当地生态资源禀赋,对接北京等核心消费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这三大功能区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怀丰产业园差异化定位、多元化产业组合的发展蓝图。
三、企业迁移案例:政策引导下的跨区域优化布局
非首都功能疏解区已显现出良好的项目承接态势。来自怀柔区的多家企业,包括专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宏亭公司和以生产工程部件见长的雁阳公司等已完成前期搬迁工作,进入实质性建厂阶段。一家已完成整体迁移的汽车部件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原注册于怀柔相关经济开发区内。因应首都功能定位调整以及综合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企业萌生外迁意向。怀柔区多个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协助其与丰宁县对接,为其迁移提供高效的服务保障,显著缩短了审批流程。该企业新厂区已开工建设,包含多个生产车间以及完善的办公、生活配套设施。部分厂房主体建设进度迅速,钢结构搭建已近尾声,有望于年内实现部分厂区投产试运行的目标。多家企业负责人均表示,丰宁相较北京周边其他区域具备显著的区位与土地资源优势。同时,相较远距离迁移,怀柔丰宁空间距离较近,对于人才交流、供应链维护等都更为便利。此外,稳定的劳动力供给是企业落户决策的关键考量之一。
四、农民向产业工人的有序转型与稳岗就业效应
怀丰产业园的建设运营,为丰宁本地劳动力,特别是周边的农民群体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就近就业机会。随着入园企业建设的推进和逐步投产,园区及入驻企业对一线工人、技术工、后勤服务等岗位的需求量持续上升。已有具体事例显示:
某家汽车部件公司的建设项目自特定月份启动以来,除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岗位外,现场施工所需的大量普通工人及辅助技术工种(如电工、焊工、普工等)均来自丰宁本地,人数众多,直接带动村民增收。
更为深远的影响体现在正式投产后。多位当地村民反映,以往他们往往需要离乡背井,前往北京或怀柔等地从事建筑、临时性服务工作,收入不稳定且难以照顾家庭。现在,新工厂就在家门口,上下班通勤时间短,实现了“就业不出县、上班就在家附近”的愿景。
企业按照劳动法规与当地员工签订长期固定劳动合同,提供了稳定且有保障的月收入来源。部分企业还为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收入季节性波动强、缺乏保障的问题。
为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生产安全意识,入园企业普遍对来自本地、原多从事农业或简单体力劳动的员工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规范、基础操作技能、设备使用维护等。这使得原本缺乏制造业经验的农民能够快速适应新岗位要求,掌握一技之长,完成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和价值提升。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的稳定增长上,更体现在职业技能的获得和职业发展信心的增强上。
五、两地政府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怀丰产业园稳定运行并持续释放就业带动效应,怀柔区与丰宁县建立了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双方在产业政策衔接、营商环境优化、劳动力资源对接等方面密切合作:
强化政策与服务支持: 丰宁持续优化审批流程,为入驻园区的怀柔疏解企业开设“绿色通道”。怀柔区则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信息共享、干部交流等方式,持续推动符合条件、有外迁需求的企业向丰宁转移。
构建人才培育体系: 两地联合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丰宁利用本地职业教育资源,结合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开设相关技能课程;怀柔方面则利用其人才和技术优势,提供师资支持和培训指导。
探索利益共享机制: 在财税、GDP统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合理的区域间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调动两地特别是怀柔区支持企业外迁的积极性,确保合作的长期稳定。
怀丰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县域层面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它成功构建了“京企疏解-冀地承接-农民转岗”的闭环链条,不仅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有效空间载体,为怀柔高精尖产业发展腾退了必要空间,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丰宁满族自治县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和当地农民的高质量就业问题。园区的未来持续开发和运营,将持续吸引更多产业项目落地,创造更大规模的稳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丰宁及周边地区的农民实现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成为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典范样本。

北京怀柔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怀柔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怀柔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