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关于印发通州区20092010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6日
有效性:有效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委、办、局:现将《通州区2009—2010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二○一○年三月十二日通州区2009—2010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精神,按照市委关于2009年启动实施《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2009—2012年)》的总体要求,原则上每年实施30万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农田水利项目每年实施20万亩,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每年实施10万亩。4年全市实施总面积120万亩,重点建设以九大基本农田集中分布为主的基本农田。为了全面落实好北京市2009—2012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规划,特制订我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目标和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围绕强基础、保增长、促增收,在全区基本农田内,启动农业基础建设,探索实施农业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主要工作目标是重点围绕全区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和重点都市型农业走廊,集中实施农田培肥、水利改善、田园清洁循环和沟路林渠配套四项工程,打造一批成方连片的优势产业田、优良生态田和优美景观田,提升工程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和景观服务能力,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目标。二、项目建设内容及任务通州区2009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面积53000亩,其中财政中低产开发项目39300亩,通州国土分局土地整理项目8900亩,张凤路综合示范区4800亩,涉及西集、漷县、张家湾、永乐店、于家务、马驹桥、宋庄7个乡镇37个自然村。(一)以配水、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改善工程。包括水源输水、田间节水配套、水资源监测等,面积39300亩。(二)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包括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配方肥(缓释肥),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深松,提升技术物化服务水平,建立耕地肥力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等,实施面积39300亩,其中秸秆还田实施面积24360亩。(三)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的田园清洁循环工程。包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实施面积39300亩。(四)以农田景观建设为中心的沟路林渠配套工程。包括土地规模整理,田间路网修补、林网修补完善、农田景观提升等,实施面积53000亩。以上四项建设内容,粮田面积占24300亩,常年露地菜占4400亩,设施农业占9600亩,有机果园900亩,田园清洁长期定位监测点60个,菜园废弃物治理区1个,植保防治组织1个,肥力监测点40个,肥料质量控制样品240个,通州国土分局土地整理项目8900亩,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4800亩。三、职责分工区镇(乡)两级建立和不断完善工作平台和部门联动机制。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是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的组织主体,负责统筹协调。区农委、区农业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通州国土分局、区水务局、区园林绿化局等部门,分别按照部门职能履行各自职责,共同推进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源整合、资金聚焦”的工作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项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种植科。区农委负责监督指导工作。(一)区农业局具体负责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的组织协调,结合区域发展现状,编制本区具体实施规划,充分利用转移支付资金和本区地方财政收入,因地制宜地做好选项、申报、实施、督导等工作;负责对外宣传、重大会议组织和协调工作,召集联席会议,传达市里的工作精神,沟通部门工作的进展情况。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开展相关建设。(二)区发展改革委负责根据年度计划筹措水利工程配套资金,并监督使用。负责人卢庆雷。(三)区财政局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筹措、监督使用和绩效评价,确保项目资金运筹到位,保障项目正常实施。负责人李宝清。(四)通州国土分局、区园林绿化局负责对整合区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实行全成本投入,抓好以景观建设为中心的沟路林渠配套工程。负责人高聪全、李书勇。(五)区水务局结合自身职能编制相关规划、标准,并组织和指导相关工程实施。负责以配水、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改善工程,具体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更新大田水源及输水工程;二是新建设施农业水源及输水工程;三是大田节水配套和新建设施农业节水配套。责任人曹岳。(六)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承担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中的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配方肥两项任务。具体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组织实施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配方肥,落实有机肥、配方肥补贴政策;二是抓好肥料质量控制;三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点建设;四是适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开展督导服务,按规划开展肥力监测点建设及效果评价。协调区植保站、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做好科技支撑,完成下达的任务。责任人王永利。(七)区农机服务中心承担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中的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两项任务。具体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组织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落实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补贴政策;二是贯彻落实相应技术标准和运行机制,把好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质量关;三是适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开展督导服务,做好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效果评价;四是结合工程建设,抓好农机服务组织培育、深松机具的定型等工作。责任人董刚(八)乡镇政府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的责任主体,履行统筹整合职责,组织本乡镇相关部门全面落实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并将项目组织落实、进展等情况按时上报区项目办公室,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完成。四、资金保障在财政体制改革和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动员各方面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资体系;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将都市型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形成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撑;立足现有工作,整合现有项目,集成政策,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一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二是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资金;三是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部分;四是区县资金整合;五是农民及生产经营者投资;六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可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资金。为了保障建设成果的有效使用和维护,建立资金专项,确保持续性投入和管护资金的落实到位和连续投入。五、工作要求由于本规划是在充分整合各专项投资的基础上编制的,各专项仍按北京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实施。为了使各项工程操作顺畅并有效衔接,提高效率减少重复性工作,在规划实施初期要摸索出一套符合各专项原则的简化程序,统筹安排各项工程的申报、实施和验收工作。同时,本规划的实施积极推行以下各项制度:建立项目责任制。规划工程实施前各组织实施单位要与项目建设的各职能部门和乡镇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级责任,确定科学的量化指标,并进一步落实到单位、部门、乡镇、村、户、人、地块。建立检查验收制。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制定严格、可操作的验收办法,各部门抽调专门人员开展中期联合检查和竣工联合验收,实现工程标准统一、建设步调一致。建立月统月报制。为确保工程建设进度,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要指定专人于每月2223日填报《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开发进展情况统计表》,同时,将项目组织实施中阶段性工作成果利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及时报区农业基础建设办公室,以便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如期、按质圆满完成。建立监测通报制。为确保工程效果,一要建立耕地质量数字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将建成的地块及时标注耕地内在质量属性、外在质量属性和管理措施属性,做到“可浏览、可查询、可决策、可评价、可拓展”,实现“建一块、用一块、管一块”;二要设立农业基础建设效果监测点和对照区,依照建设内容、设定监测指标,对工作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并对监测结果予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