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临河里街道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2024年修订版)
政策
发布部门:北京市通州区临河里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5日
有效性:有效
第一条【依据目的】为落实市、区政府对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求,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管理职责分工,推动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京建发〔2023〕285号)、《关于印发《北京市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京建发〔2023〕305号)、《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通政函〔2023〕2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在本街道行政区域内从事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和拆除等有关活动的安全生产监管(管理)及指导和服务。本办法所称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是指按规定无需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且涉及公共区域的建设工程,具体包括:1.在本辖区行政区域内进行工程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含)或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含),无需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装饰装修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以及城镇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2.投资100万元以下的公路、水利(水务)、园林绿化、通信、电力、文物、公用等专业工程,以及城市更新工程(含背街小巷整治工程、架空线路入地工程等)、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市政公用管线改移工程等。第三条【组织机构】街道统筹协调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民生保障办公室、社区建设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队、临河里派出所、社区(村)、筹备组。各部门单位依据工作职责负责对辖区内各行业范围内限额以下工程的安全生产指导和服务工作。第四条【监管原则】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坚持“市级指导、区级统筹、属地负责、社会监督”的工作原则。临河里街道负责对辖区内所有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实现全覆盖安全监管。按照“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临河里街道与管理部门协调联动,实现对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管理能知道、能落责、能监管、能处置、能考核。依据“基于风险、差别监管”的工作原则,临河里街道会同各区级管理部门重点加强对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管理。第五条【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职责】(一)临河里街道具体组织实施辖区内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监管制度、责任体系、监管流程等。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印发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方案;明确本单位负责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及人员;梳理各管理机构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流程;建立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考核、教育培训等管理制度;聘用专业人员或安全协管员、网格员等增强人员力量,完善本单位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二)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建立辖区内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管理台账(以下简称管理台账),对辖区内所有限额以下小型工程进行登记管理。依据北京市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开工建设管理指引,办理辖区内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安全生产信息登记确认。在建设单位或个人提交信息登记申请3个工作日内,对建设单位或个人提交的施工资料、施工企业信息等进行核实,确认属于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后办理安全生产信息登记。向参建单位发放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手册,告知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和禁止行为。对属于违法建设的建筑物,不得办理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登记。(三)城市管理办公室和平安建设办公室加强日常巡查。临河里街道明确专门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管理机构,聘用专业人员或安全协管员、网格员等增强人员力量。城市管理办公室使用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检查信息填报。对发现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未登记、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及时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按照“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发现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查处或移交应急、消防、规自、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发现违法施工行为,移交综合行政执法队或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巡查检查过程中发现,属于限额以上工程且应当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的或其他开工手续的,应提示项目到区住建委、区城市管理委、区水务、区园林等对应的区级管理部门申报开工手续,待取得合法手续后方可施工。限额以上工程但未取得合法开工手续、限额以下工程但未在属地政府管理台账上登记或未按规定在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平台上办理登记备案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四)城市管理办公室和平安建设办公室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意识。结合限额以下小型工程“规模小、工期短、难发现”的特点,动员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积极发动社区、村、物业等社会单位组织,排查辖区内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加强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调度辖区基层管理单位规范开展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五)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完成施工合同内容后,督促建设单位或个人提交完工证明,属于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在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上及时完成完工销账确认。(六)平安建设办公室负责督促辖区内在施项目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对辖区内在施项目的安责险投保情况进行核查。未投保安责险的工程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同时对已开工但未投保安责险的工程项目,一律责令停工整改,并召集相应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依法予以查处。(七)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市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六条【建设单位或个人的责任】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履行安全生产首要责任。(一)依法将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施工,与其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各方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并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和消防管理。(二)应根据工程风险等级成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施工方案、使用材料、进场人员、场地管理措施等进行监督管理。(三)组织对本单位相关人员及施工人员开展进场前安全培训,为培训合格施工人员办理出入证。(四)对属于本细则第九条规定的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开工前按本细则第十条规定办理安全生产信息登记。(五)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消除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自觉接受监管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管理。(六)及时支付安全防护相关费用,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将安责险保费列入工程总造价,督促施工单位依法购买建设工程安责险,并按照《安全生产法》及相关规定依法保证资金投入。(七)挖掘工程开工前应在北京市地下管线安全防护信息平台发布施工信息,与地下管线权属单位进行对接配合,开展地下管线调查,查清施工区域地下管线情况。(八)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必须签署《施工安全管理承诺书》《安全责任清单》,并留存备查。(九)建设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与本市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文件要求。(十)施工动火作业是指电焊、气焊、切割作业及使用喷灯、打磨、砂轮、电钻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以下统称动火作业)。工程涉及动火作业的,必须制定动火作业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审批流程,以及动火作业注意事项。动火审批前,建设单位应前往作业点进行安全核查,核查合格后批准动火。履行完内部动火审批流程后,应登陆京通企安安“动火作业报备”模块,进行线上报备,实现施工动火作业情况属地政府和管理部门信息共享。动火期间,动火区域应安装烟感报警器和视频监控,与楼宇中控平台连接,实现自动报警和实时监控,并安排人员到动火区域开展旁站监督。安装烟感报警器和视频监控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十一)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完工后3个工作日内,在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上提交完工材料申请销账。(十二)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得因外包、转租、承包等合同约定而转移。建设单位为房屋或土地承租人的,房屋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的安全责任不因出租等行为而转移。房屋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规定,对房屋或土地上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承担安全管理首要责任,督促建设单位落实施工安全相关规定。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并向属地政府报告。(十三)不得将应该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的工程项目分解为若干限额以下小型工程项目,规避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十四)鼓励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使用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第七条【施工单位主体责任】承接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施工单位对相关建筑活动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开展工程建设活动,确保施工安全。(二)承包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或具备相应条件。(三)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费用按规定规范计取及使用。(四)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必须签署《施工安全管理承诺书》《安全责任清单》,并留存备查。(五)施工单位在现场应配备不少于1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使用材料、进场人员等进行管理。鼓励聘用具有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安全管理权责后上岗。(六)施工动火作业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消防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事先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审批后才能进行动火作业;动火作业时必须设专人看护,清理可燃物,动火作业结束后,确认无火灾危险后方可离开;根据工程施工规模和危险程度,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动火作业点应与易燃、易爆、易挥发等施工现场危险物品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动火作业与涉及危险物品施工作业交叉。进行熔化焊接、热切割、压力焊、钎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发生火情必须立即报火警,及时处置。(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编制施工组织方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使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现场采取合理方式封闭管理,设置护栏围挡、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核查进出场手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八)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及消防培训教育,禁止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合格的人员上岗作业。(九)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作业交底,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充分了解施工作业中的安全风险、注意事项、禁止行为和应急措施。(十)涉及电气焊施工、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吊装作业、有限空间监护作业等特种作业的,应当安排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从事相关作业。(十一)涉及挖掘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制定地下管线保护方案,落实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施工破坏地下管线事故。(十二)采购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与本市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文件要求。(十三)施工现场涉及使用危险物品的,应当严格按照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管理。(十四)积极投保安责险,并无条件接受安全生产条件评估。积极配合事故预防技术服务单位的项目检查以及事故预防服务,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十五)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市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八条【施工公示】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在门口、楼外及施工现场等显著位置放置施工公示牌,公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安全员、投诉举报电话、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管理要求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群防群治,鼓励公众对使用危险物品施工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向属地政府反映,或通过“12345”“12350”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举报。第九条【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判定为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一)在设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进行施工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二)含危险性较大的深基坑、有限空间作业、起重吊装等施工内容,容易导致人员群死群伤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三)需要变动建筑主体结构和承重结构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判定标准详见附件4。第十条【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管理要求】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遵照以下要求:(一)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申请安全生产信息登记后,街道办事处检查人员应于5个工作日内开展现场检查。(二)建设单位必须成立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的施工安全监管组织,配备专门安全管理人员。(三)施工单位必须组织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明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施工人员保障、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报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后存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施工方案。(四)施工前,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结合工程特点及风险源,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告知危险事项及安全管理要点,交底资料由双方共同签字确认,并留档备查。(五)施工单位应配备与所承接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专业、规模相符的注册建造师,施工作业前组织班前安全生产喊话,就当班施工作业任务、完成标准、安全注意事项向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并检查安全防护用品的穿戴使用。(六)施工过程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险情时,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施工人员停止作业、撤离危险区域。(七)施工单位应严格划定作业区域,施工区与其他区必须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防火分隔。实施动火作业的要严格遵守《北京市严格施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试行)》(京消〔2023〕131号)《北京市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定》(市政府令第310号)相关规定。(八)涉及建筑主体结构和承重结构变动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第十一条【登记制度】建设单位或个人应主动通过“京通”及时登陆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移动端,办理安全生产信息登记,并对提供的信息负责。发现未按规定登记的建设单位或个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纳入信用管理。第十二条【检查要求】各部门组织开展安全巡查检查时(检查用表参考附件3),应当重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一)工程所在的房屋建筑是否为合法建筑,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是否办理安全生产信息登记手续,现场标牌是否内容完整、标识清晰。(二)是否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或具备相应条件的企业施工作业。是否签订了施工合同;是否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项目负责人资格是否符合工程要求;进场安全教育、消防培训等安全培训教育开展情况。(三)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上岗,施工现场是否规范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四)作业人员是否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五)从事电焊施工、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吊装、有限空间监护作业等特种作业的人员是否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六)动火作业是否经过审批,作业前是否清理可燃物,是否有专人看护,是否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是否在有效期内,能否正常使用。(七)施工作业区域是否有护栏围挡、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区是否与社会人员生活区、经营场所营业区采用安全方式进行分隔。(八)占道施工作业是否办理影响交通安全的占道施工许可手续。(九)对于各类需破坏路面(土体)结构、可能危及地下管线安全的作业(含勘察、钻探、挖坑、打桩、打井、打夯、顶进、植树、埋杆、堆物、爆破、取土等),应检查是否按要求在北京市地下管线安全防护信息平台发布施工信息、是否已调查清楚施工区域地下管线情况、是否与相关地下管线权属单位签订施工作业保护地下管线三方协议、是否制定有保护地下管线专项措施并严格按照措施施工。(十)建设单位是否将工程项目分解为若干限额以下的工程项目,规避申请施工许可证。(十一)施工现场使用危险物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市禁限目录等要求。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过程中至少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对其他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组织开展安全抽查,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工程增加检查频次。安全检查过程中,凡发现擅自进行施工活动或者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制止并督促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结合安责险承保机构提供的安全生产评估报告,对安全风险突出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增加检查频次。重点打击包括但不限于未履行审批登记、未签订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合同、未开展安全教育、未投保安责险、未按规定实施动火作业、未配备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无证或持假证上岗、未配备或正确佩戴安全防护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及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第十三条【销账制度】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或个人应通过“京通”登录高风险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移动端应用,办理工程销账。第十四条【监督管理】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建设单位或个人,以及承接工程的施工单位,存在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的,由街道办事处及时督促整改,拒不整改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查处。对于超出临河里街道执法权限的违法违规行为,由临河里街道组织联合执法或将问题线索移送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执法机关。住建、应急、消防、公安、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本单位职责,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及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理。第十五条【责任追究】确保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约谈,对造成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第十六条【其他类建设工程】乡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按照《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市规发字〔2010〕1137)号)、《关于落实户有所居加强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京政发〔2020〕15号)执行;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临时性建筑、抢险救灾工程、军事建设工程不适用本办法。第十七条【违法建设】违法建设由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及临河里街道依法查处。其他管理部门发现违法建设线索的,应当将案件线索移送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执法机关。违法建设相关的建设活动不得办理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登记。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北京市通州区临河里街道办事处印发的《临河里街道限额以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临河里发〔2022〕32号)同时废止。